1.综合题- (共2题)
1.
丛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2.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两党关系分
分合合。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合作】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
——节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最后关头”演说
【历史上的对峙】
材料三***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
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四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在国民革命中,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荣誉称号的人是谁
(2)材料二所说“在此安危绝续之交”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举国一致”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3)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举行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事件?材料四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带来的战果?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分合合。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合作】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
——节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最后关头”演说
【历史上的对峙】
材料三***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
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四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在国民革命中,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荣誉称号的人是谁
(2)材料二所说“在此安危绝续之交”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举国一致”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3)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举行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事件?材料四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带来的战果?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选择题- (共16题)
3.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以纪实,反对无病呻吟。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 B.宣传民主科学 | C.主张白话写作 | D.提倡平等自由 |
5.
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给谈生意 |
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
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 |
D.镜头四: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 |
9.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
B.“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
D.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
13.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D.“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
14.
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民主与和平,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
A.爱国、救亡 | B.民主、科学 |
C.自强、求富 | D.和平、发展 |
15.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 | 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
C.发动辛亥革命 | D.建立了中华民国 |
16.
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请问董老诗中写的是哪一次会议?
A.八七会议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一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7.
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就是***。***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