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8)(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392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2.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3)材料三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3.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反对本本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归纳***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单选题(共14题)

4.
对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讲,为近代民主而抗争,实际上始于
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
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表现的是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6.
“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A. 无产阶级革命
B. 农村包围城市
C. 国共第一次合作
D. 开展工人运动
7.
《蒋介石日记》中有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A. 国民大革命期间
B.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
C. 抗日战争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8.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9.
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
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10.
下图所示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1.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
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12.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13.
二月革命后,俄国老百姓的要求集中在“和平、土地和面包”上。但是,临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反而宣布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在这种形势下,俄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C.继续进行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14.
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
B.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C.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
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
15.
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16.
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浪漫主义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17.
***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3.选择题(共4题)

18.

读亚洲地形图,其中错误的是(    )

19.

读亚洲地形图,其中错误的是(    )

20.在等差数列{an}中,a15+a16+a17=﹣45,a9=﹣36,Sn为其前n项和.
21.在等差数列{an}中,a15+a16+a17=﹣45,a9=﹣36,Sn为其前n项和.

4.多选题(共1题)

22.
1949年2月7日,***第一次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抬头仰望,面带笑容,意气风发,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B.美国由支持蒋介石改为支持***
C.中共筹建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
D.中共政权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