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材料五: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1)据材料一、二、四,说一说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材料三所示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五,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材料五: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1)据材料一、二、四,说一说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材料三所示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五,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2.单选题- (共10题)
3.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抗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抗美援朝战争 |
4.
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2006年开放蒋介石日记以来,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可能从1937~1945年的日记中了解到蒋介石
A.北伐初期的踌躇满志 |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与周恩来的谈话 |
C.对壮烈殉国的张自忠将军的痛惜 |
D.在三大战役开始前的信心十足 |
5.
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姓名 | 生卒 | 家庭背景 | 事迹 |
方长裕 | 1909~1937 | 家庭富裕,曾捐建当地学校 | 美国二战纪念书籍载:淞沪会战时,驾意大利进口飞机一次炸毁日机10多架,中弹坠毁 |
翁心瀚 | 1917~1944 | 父亲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 | 战争爆发时,赴印度接受飞行培训,在云南打击日军时油尽坠毁 |
周启多 | 1914~1940 | 大户人家,父辈在天津做生意 | 作为学员,在昆明主动请缨驾机迎敌,不幸中弹坠毁 |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
B.中国的空军力量有所发展 |
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
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紧密配合 |
6.
***在一封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迫切陈词,不胜屏营待命。”该电文发生在
A.北伐战争中 |
B.七七事变后 |
C.百团大战中 |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
8.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A. 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 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 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进攻比率 | 武汉会战前 | 日方 | 百分之九十四 |
中方 | 百分之六 | ||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 日方 | 百分之五十六 | |
中方 | 百分之四十四 | ||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 武汉会战前 | 四十公里 | |
1939年底 | 二百公尺 | ||
1940年底 | 不进反退 |
A. 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 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 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10.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
11.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
④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
名称 | 建立时间 | 地点 | 代理人 |
“满洲国” | 1932年8月 | 长春 | 溥仪 |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 1939年9月 | 张家口 | 德穆楚克栋鲁普 |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 1940年3月 | 南京 | 汪精卫 |
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
④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12.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3.选择题- (共3题)
14.
三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微粒(重力不计)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两极板的中心线方向从O点射入,已知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接地,三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其中微粒2恰好沿下极板边缘飞出电场,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