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历史期末强化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384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拓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二无论什么时候关于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国的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市;二、争取长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列的内容,英法两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吗?简述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的关系。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材料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氏遗书》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单选题(共14题)

3.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4.
在一次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持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爆发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侵略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5.
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不服输”反映出
A.不了解世界形势
B.坚定的民族气节
C.痛恨清廷腐败
D.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6.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7.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8.
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9.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C.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0.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11.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12.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3.
日本发动侵华的甲午战争和签订《马关条约》,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 主要是指()
A. 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 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 阻止某国势力独霸中国   D. 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4.
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变革
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5.
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昏庸的政府
B.封建经济占支配地位
C.抵御外来侵略
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16.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3.选择题(共3题)

17.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18.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19.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