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376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4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以来,英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
世界并不太平。20世纪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世界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此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2)材料二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暂时休战”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1945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悼罗斯福总统之表》的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范例是什么?
材料四: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4)材料四介绍的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为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此战争结束后,建立了什么国际组织?
材料五: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2.选择题(共28题)

3.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对两个历史事件的比较,他比较的是
A.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B.戊戌变法与废除农奴制改革
C.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D.明治维新与废除农奴制改革
4.
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B.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
C.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D.电器设备的推广应用
5.
拿破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编写的拿破仑历史剧本有下列内容。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拿破仑加冕时使用电灯照明
B.拿破仑的办公桌上放有《物种起源》
C.拿破仑坐火车去视察法国的工厂
D.拿破仑听取大臣汇报《法典》起草进程
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美国通过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黑奴制度
C.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
D.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
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羸得了国家的独立;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B.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8.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下列图片中的人物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战将,有关他们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①图一和图二中的人物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三者都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③都属于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
④图三中的人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9.
如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10.
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运输能力
C.促进了城市发展
D.加剧了环境污染
11.
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  )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12.
下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60年代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据此推断,他们两人最有可能来自
A.英国、法国
B.美国.法国
C.美国、俄国
D.俄国、日本
13.
林肯总统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激动绷紧,但绝不可能割断,”美国人“友情的纽带”被割断最终引发了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克里米亚战争
D.朝鲜战争
14.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
19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很能,进入文明开化之域”,实现了国家富强。据此推知明治政府
A.重视教育
B.废藩置县
C.实行征兵制
D.允许土地买卖
16.
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
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17.
“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8.
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19.
这场战争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死伤3000多万,它对人类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在该战争过程中,退出下图中所示军事集团而加入对方军事集团的国家是
A.德国B.奥匈帝国C.法国D.意大利
20.
科学是一场永无终点的接力赛,科学家的前赴后后继使人类的文明绚丽多彩,将下列科学家的序号与相应成就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a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莫基人,提出了相对论,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b进化论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c近代科学体系奠基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a③→b
D.①→c②→b③→a
21.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汽车在我国家庭中快速普及,下列品牌与最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亲缘”最近的是
A.长安福特
B.北京现代
C.东风本田
D.上海大众
22.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A.巴黎和会重新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B.经济危机的影响
C.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D.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23.
“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上述史实发生于
A.巴黎和会期间
B.华盛顿会议期间
C.开罗会议期间
D.雅尔塔会议期间
24.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20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国家干预经济B.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D.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25.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
A.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B.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D.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26.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子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D.削到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27.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决定成立“维护世界国际组织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嘉尼黑会议C.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
28.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战役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战
29.
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军进攻苏联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30.
“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美英盟军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
C.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D.美军同苏军在易北河畔胜利会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