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单元清五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7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
材料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
重大战役
影响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材料三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材料一中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
(2)请写出材料二表格中对应的三大战役名称及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初期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请***电文节录
材料二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三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
(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商谈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从材料二看,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材料中找出依据。
(3)材料三中的“渝”指何地?
(4)从材料三看,对蒋介石的邀请,以***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纵坐标表示时间。

材料二 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因此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19世纪末,江苏南通出现了一位状元实业家,他是谁?请举出他创办的一个企业。
(2)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大发展,请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3)造成1937—1949年民族工业持续下滑的原因有哪些?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结合上述分析,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

2.选择题(共21题)

4.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D.剪辫运动和劝禁缠足
5.
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C.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6.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其中的“战略失误”指的是
A.邀请***赴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D.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7.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1947年3月开始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对此,中共中央采取的对策是
A.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
B.“御敌于国门之外”,全面抵抗
C.诱敌深入,转战陕北
D.渡江南下,直捣南京
8.
解放战争爆发后曾有英文刊物写道:“(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这里强调了决定战争前途的主要因素是国共两党的
A.民心向背
B.战略方针
C.实力强弱
D.土地政策
9.
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发动渡江战役
B.转战陕北
C.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D.挺进大别山
10.
《***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1.
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道:“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多半是老百姓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陈毅所指的是哪次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 锦州解放 B. 徐州解放 C. 南京解放 D. 北平解放
13.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列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美国反对国民党的统治
B.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
C.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D.上海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14.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国际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15.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双十协定”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16.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A.***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17.
***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请回答“这一次我们去”取得的成果是
A.《双十协定》
B.《论解放区战场》
C.《论统一战线》
D.《论联合政府》
18.
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其主要内容中得以真正实施的是
A.国共坚决避免内战
B.贯彻和平建国纲领
C.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20.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21.
“《申报》每期只销六百份,四个月后,该报在上海已日销上千份……至1877年,每日销量已达八九千份。”材料主要反映了《申报》
A.市场竞争激烈
B.销售技术高超
C.内容丰富多彩
D.影响逐渐扩大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23.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最受人们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了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此人是
A.张謇
B.荣宗敬
C.荣德生
D.卢作孚
24.
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C.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
D.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