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36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将图中照片加以分类,并填写在下表中。
类别
图序号
屈辱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
 
 
(2)图④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还有哪些突出成就?请再举两例。
(3)图⑤跨洋握手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简答题(共2题)

2.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
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单选题(共43题)

4.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开罗会议
5.
下列有关万隆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会议
②在大会上,针对一些国家代表对共产主义和新中国的攻击,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万隆会议促进了朝鲜和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
④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7.
新中国在外交上始终不渝地奉行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
8.
美国总统尼克松回忆1972年访华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下列对尼克松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最终解体
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中美两国结束对抗
9.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林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据此判断,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的原因是
A.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
B.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D.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10.
新闻照片《乔之笑》,它定格的历史瞬间是
A.《中苏友好助条约》的签订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美联台公报》的签订
11.
下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12.
“乒乓外交”所反映的是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打开
D.中苏关系改善
13.
1953年,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说道:“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些原则”是指(  )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
下面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A.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有优势
B.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C.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国在军事方面的举措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6.
关于“马歇尔计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以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是控制西欧国家
D.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17.
“二战”后初期,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那里1946-19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1800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结合这段材料指出美国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施全面“冷战”
B.抛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
18.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
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中国的振兴
④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19.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20.
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
A.五极世界格局
B.巨人主宰的迹象
C.多极化趋势
D.经济多样化特征
21.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鸦片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
22.
下列史料中,不能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23.
仔细观察左下方的漫画(I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局部战争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地区霸权主义抬头
24.
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漫画中所示的局面正式开始形成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华沙条约》的签订
25.
下列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都江堰
B.宋朝──高转筒车
C.魏晋──耕耙耱技术
D.汉朝──耦犁
26.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
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小农经济
D.精耕细作
28.
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宋代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期银行雏形柜坊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29.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些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是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海禁政策
30.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全国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可以与外国进行贸易,这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保护生态资源
31.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唐朝前期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32.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曲辕犁
B.耧车
C.二牛一人耕作法
D.铁犁冠
3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B.刀耕
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
34.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
D.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
35.
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 商朝
B. 唐朝
C. 南宋
D. 明中叶以后
36.
“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A.玉米
B.丝织品
C.马铃薯
D.烟草
37.
明代中后期,苏州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是
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
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38.
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面增,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的性质是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39.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40.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的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他们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41.
战国以后,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屯田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土地私有制
42.
15世纪前后,如果一个欧洲人想去印度,他会跟随下列哪一位航海家所带领的船队
A.达·伽马
B.麦哲伦
C.迪亚士
D.哥伦布
43.
“海上马车夫”和“日不落帝国”分别是指
A.葡萄牙、西班牙
B.荷兰、法国
C.荷兰、葡萄牙
D.荷兰、英国
44.
在殖民争霸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荷兰、德国、法国
45.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46.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③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④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选择题(共3题)

47.

能将卵产在害虫的卵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昆虫是(  )

48.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是毒害青少年的“沙尘暴” 
③上网=游戏+聊天+网恋            ④文明上网有益于身心健康

49.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是毒害青少年的“沙尘暴” 
③上网=游戏+聊天+网恋            ④文明上网有益于身心健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4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