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18-2019(上)八年级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67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讲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蔡锷等人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3)《全球通史》称民国初期若干年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分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判行为时,得以动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十八条:在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第二十一条:在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第二十三条:在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对防止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法律文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2.选择题(共11题)

3.
下列关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 ②武力镇压二次革命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D.④②①③
4.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5.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知新报》B.《国闻报》
C.《时务报》D.《民报》
6.
如下图是1911年4月27日(阴历三月二十九日)晨,黄兴写的绝命书,表示他效命疆场,视死如归的革命决心。这发生于哪一事件前(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萍浏醴起义
C.广州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
7.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8.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9.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康有为B.陈独秀C.孙中山D.蒋介石
10.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B.创立了同盟会
C.推翻了封建制度D.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11.
孙中山曾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你知道这里的“变局、创举”是指(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的爆发C.八国联军侵华D.中华民国的成立
12.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13.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
A.清朝统治结束B.武昌起义胜利
C.列强宣布“中立”D.中华民国建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