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五莲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64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0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什么旗帜?
(2)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
(4)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5)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是指什么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2.选择题(共24题)

4.
下列反映的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事例,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青年》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戊戌六君子
④孙中山总统府办公处。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5.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6.
某期刊刊发的论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两篇论文刊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7.
“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方式。这种取代既是文学语言的重建,也是思维的重建。”材料评述的是( )
A.维新变法B.科举制废除
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8.
一位(近代)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理,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该人士描述的“某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9.
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了 Democracy(德先生)和 Science(赛先生) 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这里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 ( )
A.自强求富B.变法维新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10.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己。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1.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
A.鲁迅B.陈独秀C.李大钊D.胡适
12.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这一口号出现在:( )
A.1929年B.1919年C.1934年D.1921年
13.
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国历史的新变化,“新”主要表现在(  )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学生觉醒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4.
北京城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变迁,下列事件首先发生在北京的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D.辛亥革命的爆发
15.
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愤。蒋介石日记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共合作
1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你可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
A.1921年7月,上海,陈独秀B.1921年7月,广州,董必武
C.1921年7月,上海,***D.1921年7月,北京,李达
17.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1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在当时的任务是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组织学生示威游行
C.领导工人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
1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诞生于(   )
A.1919年B.1921年C.1926年D.1931年
20.
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工人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上海B.重庆C.天津D.北京
21.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
22.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充分反映学生爱国精神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南昌起义
23.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游船上,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该党是( )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民党
C.同盟会
D.兴中会
24.
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了一首诗:“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诗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爆发B.新文化运动掀起
C.中国共产党诞生D.同盟会的成立
25.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6.
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大事变”。该展览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27.依照例句仿写。

例句: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

心灵是{#blank#}3{#/blank#},{#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