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过关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63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2

1.综合题(共3题)

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思想转变)
材料一 孙中山早年活动大事年表
时间
主要事迹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__A__,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成立__B__,提出“__C__”思想
……
……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完成材料一中空白处的内容。
(创建政党)
材料二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孙中山
(3)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创办中国同盟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同盟会创办的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1)材料一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材料二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
3.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宣言书

材料二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威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三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发表《解职词》。他说,他的辞职“并非功成身退,实欲以中华民国国民之地位,与四万万国民协力造成中华民国之巩固基础”。
(1)材料一图中的“中华民国”成立于何时?“孙文”是谁?
(2)材料二中袁世凯得到了孙中山的什么保证?从材料二中找出有关辛亥革命成功和不成功的两方面的信息。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华民国,但孙中山却说大功还没有告成呢?

2.选择题(共15题)

4.
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  )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C.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D.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5.
1912年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正式成立(  )
A.太平天国
B.南京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中华帝国
6.
有一枚发行于中华民国十八年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枚银元应发行于(  )
A.1918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
7.
1913年3月国会召开前夕,革命党人________被人杀害,孙中山为他题写挽联“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
A.李烈钧
B.宋教仁
C.黄兴
D.蔡锷
8.
2018年是二次革命爆发105周年,孙中山等人发动二次革命的目的是维护________的成果(  )
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太平天国
9.
袁世凯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有(  )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制造旅顺屠杀惨案
C.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0.
护国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案”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D.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文中“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2.
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的时间是(  )
A.1912年
B.1914年
C.1916年
D.1918年
13.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
14.
(题文)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是孙中山号召或领导的
B.都是武装斗争
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15.
1906年至1910年间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不包括( )
A.萍浏醴起义B.金田起义C.安庆起义D.广西起义
16.
《武汉赋》描述了一桩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壮哉!武昌起义,一枪打翻君主专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桩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18.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帝王专制史到民主政治史的历史转变中,开端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