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361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世界格局之演变
材料一: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美)非利普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享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
——(美)萨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材料一中学者认为推动美苏对峙加剧的因素有哪些?
(2)从材料一、二看,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学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2.
中国的“世界观”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一款广东在籍侍郎罗惇衍在《天津条约》签订后,在奏疏中诉说当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虞和平《从“夷务”到“洋务”》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乾隆帝的“世界观”。
(2)概括材料二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并简要分析原因。
(3)指出材料三先进中国人“世界观”的新转变。
(4)根据材料四,例举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三阶段,中国政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所作的努力。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转变的认识。
3.
思想与时代的交响春秋战国,社会裂变,思虑百端;思想与时代,交相呼应,共奏华章。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下列表格)
A、精神觉醒,百家争鸣B、世卿世禄制没落,军功爵制盛行
C、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D、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确立社会大变革
(一)背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二)表现:
1.工具与技术变革:_________①___________
2.制度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人才选拔上: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军事变革:车阵式讨伐式微,骑步兵袭杀兴起
4.思想变革:_________④___________
(三)影响:社会大转型
(2)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3)名家辈出,名言流芳。

2.单选题(共17题)

4.
下面为某支军队佩戴的臂章,画面由“青天白日”“蓝底白星”“红白相间的横条”等设计元素构成。据此判断这支军队当是
A.北伐军
B.八路军
C.中国远征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5.
这次会议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与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段解说词所评价的会议召开于
A.民国13年
B.民国24年
C.民国34年
D.民国38年
6.
1906年,代表19世纪中期欧洲进步社会潮流的一份文献被节译成中文,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人人生而平等”
7.
“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这场革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这场革命首先发生在
A.莫斯科
B.萨拉热窝
C.克里米亚
D.彼得格勒
8.
观察下列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入
A.马歇尔计划
B.北约与华约建立
C.富尔顿演说
D.多级化格局形成
9.
下图反映美苏争霸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第二次柏林危机
D.星球大战计划
10.
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下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
19世纪最后30年,世界已无“世外桃源”。彼时列强瓜分世界的主要手段为
A.原始积累
B.商品输出
C.资本输出
D.国家垄断
12.
促使北宋科学家沈括“石油必大行于世”的预言付诸实践的重大发明是
A.万能蒸汽机
B.汽车
C.飞机
D.内燃机
13.
20世纪某一时期,中国政府“废两改元”“法币改革”“改订新约”举措频频。该“政府”应指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B.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14.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E到F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中苏关系、文化大革命
B.自然灾害、土地改革
C.“三面红旗”、改革开放
D.抗美援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5.
中共某会议公报:“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此次会议是中共
A.七大
B.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大
16.
如图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②应分别填上
A.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B.南北战争、彼得一世改革
C.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
D.南北战争、俄1861年改革
17.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说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宋朝前期
18.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下列历史事件与此评价相契合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澶渊之盟
D.岳飞抗金
19.
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该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的进程
B.政体频繁的更替
C.社会思潮的演进
D.社会风俗的嬗变
20.
下图为小明同学的历史笔记,若想对省略处继续增补完善,以下适合列入的内容是
A.日德兰海战
B.马恩河会战
C.诺曼底登陆
D.索姆河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