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镇金学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358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9

1.综合题(共4题)

1.
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请结合两场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两者异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甚至否定本土文明。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
——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材料三 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两者有何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场运动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的兴起,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材料二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热情和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其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起源于哪一国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当时与他一起被誉为“美术三杰”的还有哪两位?
(3)有人说在14-16世纪的这场思想运动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复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
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一中的变化,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再观察图二,请分别指出图中①、②、③、④航线的主要发现者?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2)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作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二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
(3)综合以上图片信息并结合书中所学知识,说说新航路的开辟有哪些影响。
材料三 图(a):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图(b):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4)材料三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对此,你持何观点?
4.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揭开了人类近代社会民主与法治建设历史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正确”,错的打“错误”。

①该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的一段历史进程。(  )
②A点处,该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③B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
④ C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
⑤ D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血雨腥风闹革命)
材料一 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   
——1641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材料二 王权像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砍去树枝,而任其主干和树根不动,它还是会再生而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的人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于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国会时,号召穷苦人民来援助你们。暴政的树梢被砍掉了,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的人民。
——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2)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3) “暴政的树梢被砍掉了”、“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各指什么事件?
(和风细雨夺政权)

(4)上图反映了革命过程中的这一事件被西方人津津乐道地称为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颁布文献限王权)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
——1689年《权利法案》
(5)通过材料三中的文献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英国建立起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选择题(共22题)

5.
在西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 )
A.12世纪B.13世纪C.14世纪D.15世纪
6.
西欧富裕农民约翰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材料反映了西欧(  )
A.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B.基督教的兴起
C.城市的兴起D.庄园的瓦解
7.
下列哪些是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发生转变的因素?(   )
①城市复兴 
②君主专制形成 
③市民阶层崛起 
④手工工场出现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
8.
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兴”的含义是指(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神学文化的复兴
9.
《全球通史》二书中写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是指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0.
莎士比亚曾说:“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反映宫廷仇杀的剧作是(  )
A.《哈姆雷特》B.《罗密欧与朱丽叶》
C.《仲夏夜之梦》D.《威尼斯商人》
11.
15世纪时,欧洲人非常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和麦哲伦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们这一信念的最重要因素是
A.西班牙王室大力支持
B.他们得到了航海地图
C.郑和航海也是向西的
D.他们相信地圆学说
12.
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不同于中古时期以神为题材的传统,它主要歌颂了(  )
A.神像的至尊至伟B.人自身的美丽
C.大自然的魅力D.神话的传奇
13.
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
C.大化改新的影响D.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14.
对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的贡献使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人工业文明时代
15.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B.人类从封闭走向开放
C.世界从孤立、分散、隔绝走向整体的开始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16.
“在太平洋上,我们有3个月零20天没有补充营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这可能是下列哪个船队的航行记录。(   )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17.
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该运动的背景是(  )
A.启蒙运动兴起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的爆发
18.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是由于(   )
A.罗马共和国崛起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的兴起D.殖民扩张活动
19.
下列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成一个整体B.达•伽马最终到达了印度
C.哥伦布横渡太平洋发现了美洲大陆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0.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
A.造船技术的进步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C.欧洲人对金银的需求D.欧洲各国工商业的发展
21.
“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阿姆斯特丹港拔锚起航,这些船上载着荷兰的最高执政官威廉三世和两万名荷兰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国议会的邀请,前去保护英国国民的‘宗教自由和财产’。”根据所学判断,这一幕最有可能发生在(  )
A.1640年B.1649年C.1688年D.1689年
22.
“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者掠夺的重要手段。观察下图,殖民者从三角贸易中获得的大量财富最终被运回(    )
A.美洲B.非洲C.欧洲D.亚洲
23.
从15到19世纪,戈雷岛一直是非洲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先后占领过这里,他们中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是(    )
A.葡萄牙人B.英国人C.法国人D.西班牙人
24.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至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材料揭示了
A.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B.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C.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D.罗马帝国扩张的范围
25.
19世纪40年代英国最终征服印度,马克思感慨地说:“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要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D.英国征服印度是好的
26.
观察并分析出下图所示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条件改善B.自然增长C.战争难民流亡D.三角贸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