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348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31

1.综合题(共2题)

1.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材料三:

(1)如何理解“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2)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3)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究生存之路过程中领导力量的变化特点。
2.
回顾党史,坚定信念。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三个板块的资料:

(1)【会议篇】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关键词
开天辟地
生死攸关
毛泽尔思想写入党章
工作正心从农村到城市
会议名称
 
 
 
 
 
(2)【道路篇】结合材料写出中共开辟的两条道路名称及其开始形成的标志。
(3)【伟业篇】从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选择题(共10题)

3.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主张白话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4.
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
古城南京是我国历史的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红军长征的起步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7.
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括号内为烈士生卒年)。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8.
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的爱国之情
C.商人对学生的支持
D.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著作诞生时,***正战斗在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0.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意向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⑨
D.②③
11.
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
①凡尔赛体系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③在联合国的领导下,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
④二战改变了国际格局,确立了欧美等图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2.
1943年7月的一天,希特勒颓丧地坐在戈尔唱机旁。与希特勒颓丧情绪密切相关的事件有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防线的崩溃
④ 诺曼底登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