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材料三:

(1)如何理解“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2)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3)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究生存之路过程中领导力量的变化特点。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材料三:

(1)如何理解“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2)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3)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究生存之路过程中领导力量的变化特点。
2.
回顾党史,坚定信念。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三个板块的资料:

(1)【会议篇】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2)【道路篇】结合材料写出中共开辟的两条道路名称及其开始形成的标志。
(3)【伟业篇】从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会议篇】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关键词 | 开天辟地 | 生死攸关 | 毛泽尔思想写入党章 | 工作正心从农村到城市 |
会议名称 | | | | |
(2)【道路篇】结合材料写出中共开辟的两条道路名称及其开始形成的标志。
(3)【伟业篇】从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选择题- (共10题)
4.
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①《新青年》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6.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D.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
8.
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
B.商人的爱国之情 |
C.商人对学生的支持 |
D.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
10.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意向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意向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⑨ |
D.②③ |
11.
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
①凡尔赛体系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③在联合国的领导下,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
④二战改变了国际格局,确立了欧美等图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①凡尔赛体系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③在联合国的领导下,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
④二战改变了国际格局,确立了欧美等图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