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2.综合题- (共3题)
2.
示威者发散传单申明中国人决不承认卖国贼将国家主权转让与人。他们游行到东交民巷,将通知送交各国使馆。当日下午,他们决定和3个内阁部长级的官僚对头,因为他们对上述文件负有责任。其中之一被学生殴打,另一人之房屋被放火焚烧。巡警出面弹压,学生32人被拘。不久这消息即传遍中国。新闻界表示对学生同情,一时游行示威罢工罢市如野火之燎原。北京政府只好认错,被押学生开释,受指控之官员撤职,内阁也引咎解职。中国出席凡尔赛和会代表团则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山东问题终在1921年至1922的华盛顿会议解决。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上述材料记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上述材料记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被迫长征)
材料一

红军突围
(征途纪要)
材料二

(历史感悟)
材料三 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么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读材料一,简单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2)读材料二回答
图一是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图三场景再现了哪三大主力会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被迫长征)
材料一

红军突围
(征途纪要)
材料二

(历史感悟)
材料三 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么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读材料一,简单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2)读材料二回答
图一是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图三场景再现了哪三大主力会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
2016年是北伐战争开始90周年。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叶挺,惠阳县客家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于国内外的杰出军事家。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2)据材料一,北伐战争中,与叶挺有关的战役有哪些?
(3)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请根据材料二,概况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 叶挺,惠阳县客家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于国内外的杰出军事家。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北伐战争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作战目的。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北伐军主要想打倒哪些军阀?(2)据材料一,北伐战争中,与叶挺有关的战役有哪些?
(3)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请根据材料二,概况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3.选择题- (共29题)
5.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所引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作者描写的是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
C.估计该书成于五四运动以后 |
D.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
6.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B.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 |
C.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与新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
D.北洋政府为建设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文化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
8.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9.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有
①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①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 |
11.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由此可见,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后进行的北伐战争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结束军阀割据,完成国家统一 |
B.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
C.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
D.进行武装斗争,夺取革命的领导权 |
13.
有人说“***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灵活性”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 |
B.领导南昌起义 |
C.发动秋收起义 |
D.开辟井冈山道路 |
14.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
B.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策略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
D.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
15.
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
C.确立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
D.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
16.
下列是晓东同学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单元作业,其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红军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B.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
C.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 |
D.八一南昌起义——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
17.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①北伐的顺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国民党一大召开并改组国民党
①北伐的顺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国民党一大召开并改组国民党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18.
1919年,上海某商店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正应筹亡羊补牢,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补牢”喻指
A.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
B.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
19.
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上海是最早的工人罢工的城市 |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21.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中共一大 |
B.五四运动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22.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下列不符合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打倒军阀 |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
C.统一中国 |
D.实现共产主义 |
23.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 |
B.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
C.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
24.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25.
***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 |
B.黄埔军校的建立 |
C.国共两党的合作 |
D.国民政府的成立 |
26.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
27.
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讲道:“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
A.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 | B.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 |
C.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 D.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 |
28.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一,统一全国 |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
29.
***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指( )
A.南昌起义 ![]() | B.北伐战争 | C.秋收起义 ![]() | D.井冈山会师 |
30.
关于黄埔军校校史的论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它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建的
②它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③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后,亲自担任校长一职
④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⑤它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①它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建的
②它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③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后,亲自担任校长一职
④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⑤它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31.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五四运动的爆发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3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