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34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蒋介石的主观愿望是要坚持独裁和消灭共产党,但是要实现他的愿望,客观上有很多困难。这样,使他不能不讲讲现实主义。……人家讲现实主义来邀请,我们讲现实主义去谈判。……这一次我们去得好。
——***《关于重庆谈判》
材料二目前与……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作具体谈判。彼若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蒋介石的困难”具体有哪些?
(2)***所说的“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好在哪里?
(3)据材料二,说明蒋介石谈判的目的。
(4)蒋介石所谓“军令、政令统一原则”的实质是什么?

2.单选题(共17题)

2.
解放战争时期,***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3.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凇沪会战②七七事变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明是霸道文明,东方文明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明,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应主宰世界、拯救全人类,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这些言论的本质是
A.歪曲历史
B.掩盖真相
C.美化侵略
D.混淆是非
5.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是
A.粉碎日军对对根据地的大扫荡
B.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C.破坏大陆交通线,为大反攻创造条件
D.振奋抗战军民,争取时局的好转
6.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四次大战均遭失败,其原因是
①实力对比敌强我弱
②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③蒋介石消极抗日
④日本集中兵力进攻正面战场
A.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不要抗日
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C.采取哪些方法抗日
D.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8.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9.
1947年底,***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作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0.
***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时务报》B.《新青年》
C.《民报》D.《申报》
11.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C.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12.
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致力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13.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权主义B.民粹主义C.民族主义D.民生主义
14.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15.
孙中山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故要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下列选项属于孙中山“社会革命”要求的是
A.反对少数满洲人专制
B.反对君主一人专制
C.反对少数富人专制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6.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首先社会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17.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①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②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④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⑤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8.
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说:“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饿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
A.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B.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C.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选择题(共3题)

19.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该影片再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场景?(   )

20.已知△ABC的顶点A(6,1),AB边上的中线CM所在直线方程为2x﹣y﹣7=0,AC边上的高BH所在直线方程为x﹣2y﹣6=0.
21.已知△ABC的顶点A(6,1),AB边上的中线CM所在直线方程为2x﹣y﹣7=0,AC边上的高BH所在直线方程为x﹣2y﹣6=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