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季子九录·文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季子九录·文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2.
从清朝前期到后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了截然相反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一》)
材料二 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政府机构。根据材料说明该机构在清朝前期职能的变化,并简析这一机构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和思想背景。
材料一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一》)
材料二 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 | 描述 |
龚书铎 |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金冲及 |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政府机构。根据材料说明该机构在清朝前期职能的变化,并简析这一机构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和思想背景。
2.单选题- (共9题)
3.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
B.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
C.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
4.
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A.期望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 |
B.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
C.摆脱偶像崇拜的思想束缚 |
D.认同多民族国家建国模式 |
5.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相关历史史料: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中共诞生 ④维新变法运动 ⑤五四运动 ⑥辛亥革命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有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有
A.①②④ | B.①④⑥ | C.①③ | D.②③④ |
7.
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讲的“弱国当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五卅运动爆发 |
B.新文化运动开始 |
C.五四运动爆发 |
D.中国共产党成立 |
8.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
A.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 |
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 |
C.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
D.三权分立成为共识 |
9.
“中国政治现代化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进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进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A.辛亥革命、《共同纲领》、改革开放 |
B.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共同纲领》 |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
10.
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
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
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