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图1

图2

图3《清明上河图》(局部)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图4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3)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
“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
“是的,在很大程度。”
“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
“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材料三: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句话的理解
2.单选题- (共16题)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

A.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C.中共八大的召开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
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D.“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
B.实现村民自治制度 |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
B.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D.公报的签署体现了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 |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
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
A.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 B.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
C.明智的外交政策 |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
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
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 |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 |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
3.选择题- (共6题)
①NaHCO3溶液加水稀释,c(Na+)/ c(HCO3-)的比值保持增大
②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2c(Na+)=3[c(CO32-)+c(HCO3-)]
③在0.1 mol·L-1氨水中滴加0.lmo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mol·L-1
④向0.1mol/LNa2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c(SO32-)均增大
⑤在Na2S稀溶液中,c(H+)=c(OH-)+c(H2S)+c(HS-)
①NaHCO3溶液加水稀释,c(Na+)/ c(HCO3-)的比值保持增大
②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2c(Na+)=3[c(CO32-)+c(HCO3-)]
③在0.1 mol·L-1氨水中滴加0.lmo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mol·L-1
④向0.1mol/LNa2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c(SO32-)均增大
⑤在Na2S稀溶液中,c(H+)=c(OH-)+c(H2S)+c(HS-)
①NaHCO3溶液加水稀释,c(Na+)/ c(HCO3-)的比值保持增大
②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2c(Na+)=3[c(CO32-)+c(HCO3-)]
③在0.1 mol·L-1氨水中滴加0.lmo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mol·L-1
④向0.1mol/LNa2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c(SO32-)均增大
⑤在Na2S稀溶液中,c(H+)=c(OH-)+c(H2S)+c(HS-)
①NaHCO3溶液加水稀释,c(Na+)/ c(HCO3-)的比值保持增大
②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2c(Na+)=3[c(CO32-)+c(HCO3-)]
③在0.1 mol·L-1氨水中滴加0.lmo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mol·L-1
④向0.1mol/LNa2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c(SO32-)均增大
⑤在Na2S稀溶液中,c(H+)=c(OH-)+c(H2S)+c(HS-)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