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300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2年,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发表了《女权辩护》,标志着英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开端。1850年,弗朗西丝·玛丽·巴斯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所全日制女子中学;18'57年至1882年,共计18份《已婚妇女财产权法修正案》被提交议会。1882年,英国妇女终于获得完全的财产支配权。1866年4月,英国妇女起草了要求议会在适当条件下给予妇女选举权的请愿书。1928年,《平等选举权代表案》得以通过,这标志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获得最终胜利。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的变革更为剧烈。1902年,由中国教育学会成员蒋智由、黄宗仰提议,蔡元培、林獬、陈范等联名发起,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女学。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1922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明确指出:“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从此,妇女参政运动成为无产阶级运动的一部分。1930年底,国民党立法院通过的《民法继承编》正式承认女子的财产继承权。
——摘编自吴攸《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中国妇女》1963年第10期上发表了福州市造船厂车工隙梅英的回忆录《我是怎样争取婚姻自主的》。文章回忆了她如何对抗家庭的坚决反对,与担任业余工校文化教员的恋人陈桓争取婚姻自由的经历。因为陈桓收入较低且脚有残疾,父母不同意二人结婚。女主人公与爱人去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在父母要求退婚时,她说,“我没有违法,也没有爱错人。我们一起到区里去评理吧,由政府来判断我该不该退婚”。她请求妇代会帮她解决问题,劝自己的父母不要收礼金,领导也支持她与旧思想斗争、婚事从简,并给她的父母做工作。最后其父母终于同意了她的婚事。
——摘编自刘希《对“妇女解放”的认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20世纪初中国女权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地位的变化。

2.单选题(共2题)

2.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3.
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
A.妇女地位提高
B.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
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