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3题)
1.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当时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
B.九一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2.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以上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A.国民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如图)。下列有关这两次武装起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起义都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
B.都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 |
C.起义之初都以攻占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
D.说明中共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 |
4.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
5.
下图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中共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 1921年和1922年
B. 1937年和1938年
C. 1927年和1928年
D. 1949年和1950年

A. 1921年和1922年
B. 1937年和1938年
C. 1927年和1928年
D. 1949年和1950年
7.
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这说明卢沟桥事变( )
A. 推动国民党响应共产党 B. 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C. 标志着正式对日本宣战 D. 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同情
A. 推动国民党响应共产党 B. 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C. 标志着正式对日本宣战 D. 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同情
8.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表明
A.共产党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 |
B.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正式形成 |
C.国内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
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11.
表1的数据最能说明( )
表1: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表
A. 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 B. 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 百团大战的效果显著 D.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不下
进攻比率 | 武汉会战前 | 日方 | 94% |
中方 | 6% | ||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 日方 | 56% | |
中方 | 44% | ||
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 | 武汉会战前 | 40公里 | |
1939年底 | 200米 | ||
1940年底 | 不进反退 |
表1: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表
A. 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 B. 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 百团大战的效果显著 D.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不下
12.
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A.平型关战役 |
B.淞沪会战 |
C.台儿庄战役 |
D.武汉会战 |
13.
***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
14.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
15.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 B.百团大战 | C.台儿庄战役 | D.平型关战役 |
16.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
19.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
20.
如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 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 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21.
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B.《论十大关系》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新民主主义论》 |
23.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