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0课 鸦片战争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278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黄爵滋的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甲午战争成为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材料四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毅国教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蒋廷献《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清政府的解决措施。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进行简要论证。
(4)材料四中的“拳匪运动”是如何救国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来华外国人与近代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了新约,废除了英美在华特权:治外法权、使馆界及外国驻兵区、特别法庭、租界等。此后四年,国民政府经过一系列谈判,废除了与比利时、法国等国的类似条约。
——摘编自聂俊华《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材料一引自中国近代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近代百年中国主权状况的变化,并据此说明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单选题(共15题)

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4.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最终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思维D.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5.
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在大沽口外发现三艘丹麦商船。由于其时普鲁士正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捕捉了这三艘商船。恭亲王(奕诉)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和在中国的“内水”(领海)捕捉船只的行径。李福斯释放了这三艘商船,并支付了1500美元的赔偿金。材料说明
A.在普鲁士与丹麦的战争中,清政府支持丹麦
B.普鲁士公使尊重了清政府的主权完整
C.清政府利用国际法维护自己的主权
D.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的威慑力
6.
美国从1805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年的30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169箱。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
A.主要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
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
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
7.
民国学者蒋廷黻曾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
D.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
8.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9.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
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10.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11.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12.
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13.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14.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接受”他们的条件后,中国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②内河航运权③九龙司地方一区④香港岛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5.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
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
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
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16.
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这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③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南京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3.选择题(共4题)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9.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边界望乡

——赠余光中

洛  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惟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手冷雾

20.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边界望乡

——赠余光中

洛  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惟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手冷雾

21.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边界望乡

——赠余光中

洛  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惟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手冷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