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4.12鸦片战争课时达标训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271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狮子山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寺内悬挂一口高1.842米的大铜钟,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材料二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静海寺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3)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谁?它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1)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对此你如何理解?

2.单选题(共13题)

3.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4.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下列内容不能直接作为这一论点依据的是
A.赔款2100万银元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开放五口通商口岸D.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
5.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可见,其出发点是(  )
A.维护封建统治B.维护人民利益
C.宣传自由思想D.学习西方技术
6.
李鸿章认为:“各国洋人,不但辏集海口,更且深入长江,其藐视中国,非可以口舌争。”外国势力深入长江流域是通过下列哪个条约获取的(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7.
有历史学者说:鸦片战争后,涌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其中“先生”的主要含义是(  )
A.输入工业商品B.开放通商口岸
C.引进科学技术D.促进城乡商业发展
8.
有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殖民侵略做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⑤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
⑥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
A.②⑥B.①③④⑥
C.③⑤D.①③④⑤
9.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
A.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10.
“1734年,只有一艘英国商船到达广州,一艘去厦门,但厦门的勒索比其他港口厉害,该船只得撤回。”这说明(  )
A.英国走私鸦片B.英国商品没有竞争力
C.中国推行海禁政策D.政府的腐败
11.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12.
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3.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4.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1840年B.1843年C.1858年D.1860年
15.
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观察下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  )

①是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
②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③激发了清政府英勇抗敌的斗志
④永远警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选择题(共5题)

16.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表示密闭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CO2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生理活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7.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表示密闭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CO2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生理活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8.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表示密闭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CO2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生理活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9.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出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如图所示,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表示该试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可能是(   )
20.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出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如图所示,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表示该试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可能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