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0年,洋务运动后期领导人物张之洞本着兴业图强,实业救国的目的开采大冶铁矿,兴建汉阳铁厂,开创了我国近代成功兴办钢铁工业的先河,后来这个钢铁联合企业几经沉浮,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曾经有过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辉煌,也有过举债度日的艰难,1938年由于抗日战争而沦陷。在这48年中,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制植入,一方面改变了黄石传统社会的经济格局,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工业化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它给湖北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民众的意识思想以强烈冲击,加快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速度。
材料 1890年,洋务运动后期领导人物张之洞本着兴业图强,实业救国的目的开采大冶铁矿,兴建汉阳铁厂,开创了我国近代成功兴办钢铁工业的先河,后来这个钢铁联合企业几经沉浮,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曾经有过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辉煌,也有过举债度日的艰难,1938年由于抗日战争而沦陷。在这48年中,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制植入,一方面改变了黄石传统社会的经济格局,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工业化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它给湖北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民众的意识思想以强烈冲击,加快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速度。
——姜迎春《近代工业文明的植入和地区社会变迁》
工业文明并不局限于产业发展这一层次,你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工业文明的?请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一 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3.单选题- (共12题)
3.
1894年,外资在华投资各部门的分配情况是工业占11.93%,航运业占11.7%,贸易、商业、保险占44.69%,银行业占23.52%。其中,船舶修造业和出口商品加工业等工业企业占工业投资总额的70%以上。这种投资结构说明
A.投资领域广泛且投资合法化 |
B.投资目的开始转向资本输出 |
C.外资限制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
D.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贸易 |
4.
下表反映的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情况,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判断,下列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战争 | 战争赔款 | 支出军费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1960万两 | 约4000万两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600万两 | 约4000万两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 |
C.清政府减少了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 |
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
6.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和造船厂。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厂。这说明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
A.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 |
B.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 |
C.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 |
D.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
7.
1876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了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因失火焚毁,盛宣怀受命主持重建,后将其改名为上海华盛纺织总厂。之后由于经营失当,亏损连年。1901年以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更改厂名等方式,逐步将其据为己有。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命运
A.揭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求富”的目标 |
C.是近代洋务企业发展坎坷的一个缩影 |
D.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
8.
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南海知县以“有伤风化”“夺民生业”为由进行查封。1887年,清政府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据此可知
A.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 |
C.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斗争 |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
9.
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
A. 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
B. 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
C. 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 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
A. 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
B. 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
C. 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 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
10.
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同文馆
A.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 |
B.教学目标和内容迥异于传统教育 |
C.基于当时外交和洋务的需要而创办 |
D.引进了一整套西方学校管理方式 |
11.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税、钱漕、盐课,其中地丁税占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的收入几占税收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 B.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D.传统社会经济的衰败 |
12.
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
国家 | 中国 | 美国 | 瑞典 | 加拿大 | 德国 | 日本 |
时间 | 1887~1936 | 1889~1948 | 1882~1948 | 1870~1930 | 1851~1931 | 1889~1938 |
年均增长率 | 0.92% | 2.1% | 2.3% | 1.3% | 14% | 1.5% |
A.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 |
B.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 |
C.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 |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