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新民主主义革命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265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近代中国某些城市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三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由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则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指挥中心,重庆也由此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何一民主编《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使重庆成为有重大影响的中心城市的国际、国内背景。

2.单选题(共9题)

2.
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
A.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B.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C.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D.没有发挥农民阶级的作用
3.
1927年年初,英国水兵冲出租界,用刺刀驱赶庆祝北伐胜利的汉口群众,制造了“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武汉国民政府于当晚派工人纠察队和卫戍部队开进英租界,迫使英国不得不将汉口英租界交还中国。武汉国民政府这一举动
A.有利于三大政策的提出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列强对北洋军阀的援助
D.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存在分裂隐患
4.
有学者认为,1918年5月的请愿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学生对政治事务的积极干预,但当时学生很少与政党联系;1920—1921年他们开始与政党发展更紧密的关系,其中一些人参加了政党的活动;1922年到1924年学生开始参加政党的组织工作,因1924年国民党采取争取学生入党的政策而达到高潮。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成为学生参与政治的开始
B.学生积极参与反帝爱国革命运动
C.政党政治是民国时政治活动的主旋律
D.五四运动为民主革命注入新活力
5.
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A.国内时局发生变化
B.民众渴望结束内战
C.国共合作走向破裂
D.中美关系发生转折
6.
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用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标语、“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
A.舆论宣传左右战争进程
B.社会群众思想愚昧无知
C.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传
D.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
7.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B.建立伊始***掌握军队领导权
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
8.
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
A.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B.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C.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
9.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A. 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 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C.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 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10.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同等待遇。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