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四单元第8讲考点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263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秀全从农民阶级立场出发,把《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是真神、人皆上帝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材料 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的平等内容,使宗教的教义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证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赵去章《〈劝世良言〉与洪秀全早期思想》

材料二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秀全成功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秀清对发展中英关系的态度。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观念。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富含特色的条约制度。
 

《南京条约》
签订场景
   材料一湖北利川县教堂买地一案,法领事悻悻来见,词气暴横。经臣援引指出,法国条约法文并无准其买地之语,明白揭破,严词驳斥,该领事竟无词以对,气焰立沮,默然而去。

—张之洞

   材料二 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压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

—李鸿章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条约制度的主题,并加以简要分析。

2.单选题(共14题)

3.
1838年6月,黄爵滋在《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中称:“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由此可推知,他主张禁烟应该首先
A.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B.重治吸食人员
C.防控白银大量外流
D.严惩鸦片贩子
4.
洪仁玕认为,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并进而认为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这说明了
A.主张学习西方的新思潮萌发
B.鸦片战争战败对清政府外交的冲击
C.重振太平天国威风的实际需要
D.傲慢自大的观念发生变化
5.
清朝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5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朝满汉矛盾最终得到解决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朝军政局面
C.汉族官僚开始掌握中央政权
D.清政府利用湘军来开展洋务运动
6.
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下表定程度上反映出17世纪以来中国
A.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B.地方官员主要职能的变化
C.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
D.从闭关锁国走向主动开放
7.
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编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耶稣教得以输入,广东地区最先受其影响,于是“广西桂平县洪秀全,因以耶稣教炫其徒,聚合不轨,起兵金田村”。该编者
A.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B.认为基督教直接引发了农民起义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
D.具有怀疑和排斥基督教的心态
8.
鸦片战争后,两广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尤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吏治败坏
D.民性懦弱
9.
1842年9月,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两江总督牛鉴联名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发出照会。照会第8条规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涉外司法诉讼以商贸纠纷为主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10.
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说明耆英
A.找到了中国战败的制度根源B.看清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
C.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D.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剧变
11.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2.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13.
政治因素在中国服装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太平天国的起义者曾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满清冠服,要求“复中原古制”。这说明太平天国
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
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
14.
下表是“1843-1850年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单位(包)。据此推知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3
1430
0
1845
5430
5146
1846
2843
12517
1850
3444
13794
 
A.江南地区仍然是中国丝织业的中心
B.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D.太平天国运动抑制了广州生丝出口
15.
煤油在19世纪60年代只有极少量为供应外国侨民需要而输入中国。1878年的输入量是1570万公升,1891~1893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加到1亿7千6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质变
B.外国侨民数量的增多
C.中国社会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D.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
16.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钱漕、盐课等,其中地丁几占全部岁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和官业收入几占岁入的一半。从鸦片战争前后财政收入的变化可以看出
A.西方列强的掠夺
B.财政收入的减少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中外贸易的扩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