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等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材料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对中国革命有什么贡献?
(2)***在创建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等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材料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对中国革命有什么贡献?
(2)***在创建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
2.单选题- (共10题)
2.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D.红军长征的胜利 |
3.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
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
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
D.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
4.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开展工人运动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阐述两类矛盾,建设社会主义
D.总结革命经验,规定政权性质
A.坚持城市中心,开展工人运动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阐述两类矛盾,建设社会主义
D.总结革命经验,规定政权性质
5.
某论文把宋明理学的产生、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内容作为重要依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
B.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
C.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D.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发展
A.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
B.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
C.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D.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发展
6.
在中共二大上,***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A.***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7.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表明
A.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符合国情
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D.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
A.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符合国情
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D.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
8.
***同志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9.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第二阶段,***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B.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
C.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D.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
10.
***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到我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的这些言论所针对的是
A.大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说明 |
B.中央关于抗战胜利后的政策 |
C.大会关于***思想的阐述 |
D.中央关于重庆谈判的安排 |
11.
***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表明***在“行动上”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是
A.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B.创建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C.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
D.组织新民学会
A.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B.创建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C.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
D.组织新民学会
3.填空题- (共9题)
13.
表现
(1)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______1918年发表《____________》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1919年发表《____________》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一批具有__________思想的知识分子翻译、出版社会主义著作的推动。
(3)***:在湖南组织__________,创办《________》,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1)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______1918年发表《____________》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1919年发表《____________》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一批具有__________思想的知识分子翻译、出版社会主义著作的推动。
(3)***:在湖南组织__________,创办《________》,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15.
深远影响
(1)***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1)***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16.
***思想的特点
(1)***思想繁荣精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典范。
(3)是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的结晶。
(1)***思想繁荣精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典范。
(3)是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的结晶。
17.
丰富和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______转移到______
1949年《____________》发表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2)新中国成立后:
①1953年,提出_______________,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
②1956年中共_______,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中,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______________、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1)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______转移到______
1949年《____________》发表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2)新中国成立后:
①1953年,提出_______________,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
②1956年中共_______,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中,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______________、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18.
酝酿——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1)背景:在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以______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妥协退让,压制______运动,放弃对革命的______,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2)初创:***针对陈独秀______错误,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阐明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_______的极端重要性。
(1)背景:在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以______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妥协退让,压制______运动,放弃对革命的______,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2)初创:***针对陈独秀______错误,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阐明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_______的极端重要性。
19.
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背景:创建第一个农村根据地——___________根据地,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打破了___________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创举,也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标志。
(2)著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背景:创建第一个农村根据地——___________根据地,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打破了___________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创举,也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标志。
(2)著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