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其中,与我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个?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中的领袖人物是哪几位?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4)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它的领导人物是那两位?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下
请回答:
(1)材料中说到的“学技术”是指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一位“学制度”的代表人物?
(3)材料中所说的“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的运动是什么运动?(2分)这一运动中高举哪两面大旗?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说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今年(2017年)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2.选择题- (共21题)
A.奖励发明 | B.废除八股 | C.精减机构 | D.裁汰冗员 |
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的汽缸C静置于水平桌面上,用一横截面积S=50cm2的轻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一轻绳一端系在活塞上,另一端跨过两个定滑轮连着一劲度系数k=2800N/m的竖直轻弹簧A,A下端系有一质量m=14kg的物块B.开始时,缸内气体的温度t1=27℃,活塞到缸底的距离L1=120cm,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已知外界大气压强恒
为p0=1.0×105 Pa,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一切摩擦.现使缸内气体缓慢冷却,求:
A.建立了中华民国 |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 D.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南昌起义的发动 |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 D.遵义会议的召开 |
A.上海 | B.南昌 | C.遵义 | D.南京 |
A.李宗仁 | B.彭德怀 | C.张学良 | D.杨虎城 |
A.1949年10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B.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
C.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
D.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
D.电影《甲午风云》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