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2549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2.单选题(共28题)

3.
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A.开天辟地B.握手言和C.分道扬镳D.走向成熟
4.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开始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5.
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6.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7.
美国学者马士、宓亨利评论某一次战役时说:“战斗一直继续到下午五时双方弹药缺乏时为止。日方伤亡二百三十九人……丁提督也在受伤之列……就某种意义上说,战斗上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两艘铁甲兵船的……但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这次战役是
A.黄海海战
B.威海卫海战
C.辽东战役
D.百团大战
8.
董必武曾从武汉致函***说,国统区人民赞扬八路军的胜利,它“不仅与平汉、津浦两路战事成相反的对比,即与上海方面相比,亦令人看出八路军的不同”。材料中的“八路军的胜利”最有可能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9.
如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10.
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11.
下列属于鸦片战争后所签《南京条约》内容的有
A.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B.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C.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D.“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12.
洪秀全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囯”代“國”,取“王居其中”之意。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这说明太平天国
A.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导致最终失败
B.受阶级局限失败有其必然性
C.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沉湎个人享受
D.受旧式农民起义排斥近代化
13.
立足19世纪中期,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所采取的措施中,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以“囯”字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
B.采用宗教,建设天国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颁布《资政新篇》
14.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
15.
1937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材料说明
A.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
D.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16.
读图,图中三种言论意在强调
A.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
B.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危机
C.美苏英三国合作的必要
D.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作用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 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C.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18.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19.
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
B.主力决战
C.解放南京
D.会师会宁
20.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表明
A.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
B.《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C.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
D.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上
A.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及时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22.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23.
1963年,中国共产党致信台湾当局,“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台湾领导人全权处理……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B.大陆和台湾的敌对关系被打破
C.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台湾试图脱离美国控制
24.
下表是《人民日报》中“打倒”一词词频统计(1947-1987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单位:次/百万字
A.1947年,国内阶级矛盾缓和
B..1957年,停止炮击金门
C.1967年,“左”倾错误严重
D..198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25.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2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史实有
①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
②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③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
“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我国外交政策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A.“一边倒”的政策
B.“另起炉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联美遏苏”的方针
28.
观察下面《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
29.
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这组图片表明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30.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建立APEC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选择题(共4题)

31.如图1是一个长为4a、宽为b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用四块小长方形拼成的一个“回形”正方形(如图2).

32.如图1是一个长为4a、宽为b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用四块小长方形拼成的一个“回形”正方形(如图2).

33.如图1是一个长为4a、宽为b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用四块小长方形拼成的一个“回形”正方形(如图2).

34.如图1是一个长为4a、宽为b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用四块小长方形拼成的一个“回形”正方形(如图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