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鸦片》
(1)据材料一,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
(2)从材料一、二看,鸦片走私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3)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年份 |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元 | 英国商品入口总额/元 | 鸦片走私总额/元 |
1821 | 14757132 | 13693213 | 2235780 |
1833 | 17814260 | 10119655 | 12185100 |
——摘自[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鸦片》
(1)据材料一,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
(2)从材料一、二看,鸦片走私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3)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的主要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
材料二:1840年义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帝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3)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你如何认识鸦片战争?
材料一: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
材料二:1840年义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帝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3)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你如何认识鸦片战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奏稿》
材料三 中国政府对陛下臣民已经犯下了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之危险,在实际上又如此之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输入的危害。林则徐对鸦片的态度如何?
(2)材料三中“最近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谈谈你对“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的看法。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奏稿》
材料三 中国政府对陛下臣民已经犯下了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之危险,在实际上又如此之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输入的危害。林则徐对鸦片的态度如何?
(2)材料三中“最近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谈谈你对“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的看法。
2.单选题- (共12题)
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5.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
6.
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 |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
7.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A. 丑化了清朝军队 B. 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 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 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A. 丑化了清朝军队 B. 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 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 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8.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该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偶然 |
B.鸦片贸易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必然 |
C.鸦片战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偶然 |
D.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
9.
历史学者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商品滞销 | B.战争赔款太少 |
C.清政府的抵制 | D.鸦片不能合法输入 |
11.
据清朝大臣黄爵滋上道光皇帝书统计,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年份 | 一两白银兑换为铜钱数 |
1823—1824 | 1249 |
1828—1829 | 1337 |
1833—1834 | 1363 |
1838—1839 | 1638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B.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
C.外国资本与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
D.国库亏空,入不敷出 |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最大的地理差异在( )
A.长江口以北的沿海地区 |
B.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 |
C.长江口以北、以西的沿海沿江地区 |
D.长江口以西的沿江地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