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247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的时代很难传播。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佩弗《远东》

材料三 

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图片中临时参议院成立于何时?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它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材料四反映了中华民国的何种政治体制?这一制度有何进步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的部署情况:
战初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1942年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111万多
不到10.9万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以上材料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1)依据材料一、二可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讚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叛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这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
(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16题)

4.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本质不同体现在
A.制定方案的目的不同
B.发展经济的方向不同
C.反封建程度有所不同
D.方案的指导思想不同
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6.
万物复苏、杜鹃绽放的井冈山每年都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用心去体验和缅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里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
7.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8.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
B.列强办厂的特权
C.开放的口岸
D.赔款的数额
9.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英雄们对封建剥削深有切肤之痛,而对资本主义并无多少预见。空想和错误是历史客观条件使然”。下列材料中,最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是
A. 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B.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C. 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女到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上帝
D.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10.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 寻求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理由
B. 主张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 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 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11.
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 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 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 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12.
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
B.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D.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3.
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材料中的照会
A. 反映出美国意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在华利益
B. 协调了列强的在华利益的矛盾,促进了中国局势的稳定
C. 危及了西方列强在华的根本利益,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
D. 反映出美国成为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竞技场上角逐的主角之一
14.
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5.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在特区内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
A. 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围剿被迫妥协
B. 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受挫
C. 中国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起来
16.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 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 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17.
1937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寇。下列各项中,属于太原会战有机组成部分的是
A. 平型关伏击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18.
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持这一立场主要是基于
A. 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性格
B. 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
C. 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量
D.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
19.
解放区的人们热火朝天地支援解放军,而国统区的人民怨声载道,哀叹“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这一不同状况可以概括为
A. 人心向背定成败
B. 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
C. 国民政府的腐败丧失人心
D. 中共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