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2430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9

1.简答题(共3题)

1.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归纳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各阶层仁人志士为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与抗争。依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实现农民阶级的梦想提出了什么政治纲领?具体内容如何?你怎样评价?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一部分人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⑧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④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斗争,史称什么运动?
⑤20世纪初,在孙中山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什么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⑥1919年,中国人民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哪个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
简述大革命的功绩、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4.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下图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泊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5.
阅读下列材料: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谈)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请回答:
(1)上文出于何书?作者是谁?
(2)文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可用所给材料中的原文表达)
(3)该书成书时中国出现了一股什么思潮?这股思潮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单选题(共27题)

6.
“商界亦表同情。……各路商界联合,于屠杀后,即纷纷投函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请求罢市援助工人和学生团体……”指的是下列哪一事件
A.五四运动
B.五卅运动
C.香港海员罢工
D.京汉铁路大罢工
7.
云南缉毒队在昆明市焚烧两吨海洛因精制毒品,毒品危害之烈使人们不禁想起鸦片战争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贩运鸦片
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
以下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领事裁判权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协商
9.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英国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0.
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11.
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最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阶级与教会势力的矛盾
12.
“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参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A.浙皖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镇南关起义
13.
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小题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小题3】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
A.陆海军大元帅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4.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农业的、崇奉儒教的、落后的、已在齐腰深的沙子中挣扎的没落王朝,……另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两种制度相遇(两种文明交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冲突的表现
②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③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④中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 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马首铜像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导致它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17.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③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④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8.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19.
近代中国有许多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20.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产生于鸦片战争时期
②直接从国外输入机器、技术创办的
③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聘用洋匠管理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2.
中国的近代科技发展最早开始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3.
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24.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25.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26.
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
27.
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B.《瀛环志略》C.《康輶纪行》D.《天下郡国利病书》
28.
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9.
政党在近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共进会
D.兴中会
【小题2】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其实际主持人是
A.孙中山
B.李烈钧
C.黄兴
D.宋教仁
【小题3】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主持人说:“从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这表明革命党人:
A.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
B.倡导广州黄花岗起义
C.组织和发动武昌起义
D.倡导政党政治斗争
30.
20世纪初期是中国民主政治与传统君主专制制度殊死搏斗时期。回答
【小题1】20世纪初革命派与立宪派活动的影响共同点是
A.否定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B.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
D.形成了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
【小题2】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发表以上言论的意图是
A.批判新旧调和的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B.否定传统政治伦理,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
C.抨击传统伦理纲常,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反对儒家等级观念,调和中西文化的冲突
【小题3】春联在承继传统的同时往往会反映时代的变迁。20世纪前期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此春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31.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
A.
B.
C.
D.
32.
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选择题(共2题)

33.日常生产生活实际中,很多物体都采用三角形结构,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blank#}1{#/blank#}.
3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