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24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两幅1919年出现在北京市的对联,回答问题。
对联一:
三鸟害人鸦鸽鸨
一群卖国鹿獐螬
对联二: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请回答:
(1)对联一中的“鹿獐螬”影射哪些“国贼”?
(2)两幅对联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相关?
(3)对联二说明该事件发展到什么阶段?有什么具体表现?
(4)该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与以往的救亡斗争相比,体现出明哪些新的特色?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1)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3)统一中国(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保农夫工人之解放。

——中国国民党“一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大”提出的中共奋斗目标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党在当时的革命对象和革命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意义?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国民党的主张有哪些是一致的?这些主张的一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
企业名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房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年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年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年
340
5600
31
510
1912—1919年
600多
13000
75
1625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材料四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和明代的“机房”相比,最大不同点是什么?简述民族企业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5)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的比例及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嬗变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显示为两代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1)读材料一,分析康有为、孙中山图片形象及其历史背景。
(2)读材料二请回答:
①康有为、孙中山同是广东人,康有为年长孙中山8岁。为什么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②为什么说“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③为什么年龄“近于同一辈人”却“显示为两代人”?
④为什么“他们的脚步是前浪推后浪”?

2.单选题(共3题)

5.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随后半个多世纪,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打断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常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
A.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加紧殖民扩张
B.清朝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C.中国落后于英国必然挨打
D.中国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小题2】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取得永久居住权始于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小题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侵占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割让领土面积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小题4】下图记录了日本对中国人民的犯罪行为。对此,1894年10月西方报刊曾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丰岛海战,日军突然袭击
B.镇压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小题5】观察下列屈辱条约签字仪式的图片,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①图片分别反映《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②社会发展的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③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和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
1924—1927年,神州大地掀起一场国民革命的风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小题2】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是在
A.南京、汉口
B.上海、九江
C.上海、南京
D.汉口、九江
【小题3】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7.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中国人的思想和政治、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反映了中国进步的历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鸦片战争的失利,部分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主张的实质是
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
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C.发展自己,反抗侵略
D.树立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
【小题2】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小题3】辛亥革命后,中国由帝制进入共和时代。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试图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以巩固民主共和。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小题4】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传统饮食之外,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小题5】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并在青年中出现了一股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潮流。造成送种风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俗的影响
B.民国建立后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文化运动时发展
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
【小题6】1915年,新文化运动产生。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