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2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238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6/9/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代表的历史含义。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
孙中山
B
C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2.
观察下面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从图1到图2的历史,你认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单选题(共13题)

3.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4.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第五次反“围剿”
5.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下列对该组图片体现的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6.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写到:“一些中国人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在过去就是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现在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特权。”中国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西矛盾
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
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
7.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 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 太平天国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 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9.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0.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位诗人的故乡可能在( )
A. 北京    B. 台湾
C. 辽阳    D. 上海
11.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战争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2.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A.《甲午悲歌》
B.《日寇投降》
C.《台湾沦陷》
D.《珍珠港祭》
13.
电视剧《大刀进行曲》中,描写了1933年中国军人与日军拼死肉搏,守卫长城,勇夺喜峰口的事迹,这支部队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东北军
14.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5.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①中共领导的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②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消灭了北洋军阀
③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指挥部
④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3.选择题(共1题)

1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为贝克特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荒诞剧所反映的主题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