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21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要选择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
序号
资料
1
江南制造总局
2
“文学革命”
3
武昌起义
4
“自强”“求富”
5
三民主义
6
师夷长技以制夷
7
京张铁路
8
南京大屠杀
9
北伐战争
10
虎门销烟
11
中国同盟会
12
南昌起义
 
2.
自20世纪起,中国人民进行着“旧邦新造”的努力,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最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
(1)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建立民主制度所作出的努力。(8分)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出的探索和努力。(4分)
(3)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到50年代中期所构建的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10分)

2.单选题(共17题)

3.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
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4.
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符合这种主张的口号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扶清灭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5.
下列四个地方,在近代史都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单独侵占,其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旅顺
②沈阳
③北平
④青岛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④③①②
6.
秋收起义后,***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制理论B.人民战争路线
C.统一战线理论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7.
中国共产党确定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是在
A.南昌起义时B.八七会议上C.三湾改编时D.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时
8.
(题文)“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诗词》)这首词的内容反映的是
A.南昌起义B.湘南暴动C.湘赣边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
9.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0.
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11.
***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A.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B.统一部署百团大战
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组织实施战略反攻
12.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下列军事行动中,体现了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神的是
A.举行战略反攻B.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C.发动渡江战役D.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13.
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B.战略反攻开始之后
C.三大战役后D.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
14.
如图,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反攻的目标是   
A.A
B.B
C.C
D.D
15.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时,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根本法律依据是
A.七届二中全会决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过渡时期总路线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B.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显著
C.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17.
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实行“一五”计划D.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18.
2009年10月1日,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新中国的成立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有
①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④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
19.
(题文)中共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其依据是
A.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被消灭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D.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3.选择题(共8题)

20.已知在A+3B=2C+3D中,2.3 g A跟4.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1.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2.

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blank#}1{#/blank#}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blank#}2{#/blank#}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blank#}3{#/blank#}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blank#}4{#/blank#},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blank#}5{#/blank#} .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blank#}6{#/blank#} ,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blank#}7{#/blank#} .(写一条)

23.某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 +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
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blank#}1{#/blank#},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由此可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声名鹊起,因珐琅彩底釉多为蓝色,所以有了今天这样一个{#blank#}2{#/blank#}------景泰蓝。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blank#}3{#/blank#}。

25.

“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

26.

《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27.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