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21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贡体系形成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
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综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启蒙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
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又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人士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士人阶层的社会贡献。

2.单选题(共19题)

4.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俄国城市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D.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5.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B.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6.
白居易《卖碳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沿街开铺的街市
C.地方自治的市镇
D.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7.
唐代柜坊又称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变,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南宋《武林旧事·游手》把柜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据此可知柜坊
A.弊大于利
B.不利于经济发展
C.具有多重属性
D.搞活了民间资本
8.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要靖至万历
顾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C.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9.
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因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B.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D.商品经济已影响到农村
10.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的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11.
“从公元25年到公元140年之间,汉代的人口从5900万减少到4800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豪强势力,隐匿人口
B.农民起义导致人口减少
C.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D.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12.
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B.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庭宗族势力的干预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13.
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C.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D.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14.
“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彻底解决国家赋税问题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
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B.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C.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16.
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 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
A.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1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儒家、道家、法家
B.儒家、墨家、道家
C.法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18.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把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B.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19.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探究
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应用于生活实践
20.
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袭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D.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21.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2.
1920年12月***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C.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3.选择题(共2题)

23.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2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