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随堂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214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公里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到英、法属地或其他外洋地方作工的规定,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单选题(共15题)

2.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
B.反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
“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①中俄《北京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这一认识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
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
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正确分析问题
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鸦片战争
5.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B.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6.
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
A.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
B.使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丧失了领事裁判权
7.
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由鸦片走私引起的,被称为“鸦片战争”。该战争使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自今以后,大清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贸易通商无碍。”该材料反映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如图是英军随军画师绘的《1860年中国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0.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11.
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
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
12.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采取的行动是
A.限制对华商品出口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取消从中国进口原材料
D.与中国断交
13.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反对专制,提倡“致良知”
14.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带领学生参观了如图所示纪念碑。在这里,老师会着重讲解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岳飞
D.戚继光
15.
某一思想家在评论近代中国一部文献时说:“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智识(知识),实自此始。”该文献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南京条约》
C.《四洲志》
D.《瀛寰志略》
16.
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作为一种寻求“制夷”之策与挽救中国于危亡的开放思想,它的着眼点是(  )
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