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 | 党员人数 | | 年份 | 党员人数 |
1921年7月(一大) | 53 | 1934年 | 30万 | |
1922年6月(二大) | 195 | 1937年初 | 4万 | |
1923年6月(三大) | 432 | 1940年 | 80万 | |
1925年1月(四大) | 994 | 1945年4月(七大) | 121万 | |
1927年4月(五大) | 5.7万 | 1947年12月 | 270万 | |
1927年4月后 | 1万 | 1949年10月 | 448万 | |
1928年6月(六大) | 4万 | | |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年度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单选题- (共8题)
3.
某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配合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
C.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转移 |
D.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
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这一规定
A.旨在推进根据地的工业化 |
B.表明共和国政府关注民生 |
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
D.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
5.
“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
B.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
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
D.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
6.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D.红军长征的胜利 |
7.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
B.建立伊始***掌握军队领导权 |
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
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 |
8.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一路线的确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致力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B.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
C.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 |
D.独立自主逐步的走向成熟 |
9.
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
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
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 |
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