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21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 
时间
古代统治者思想言论
清朝
乾隆: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以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购买中国书籍。
 
材料二 
时间
中国近代外交政策
1858年
清政府将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设在上海(也叫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新设“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后来由直隶总督兼任(也叫北洋通商大臣)。
1861年
奕䜣《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京师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责成也。查各国事件,向有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
1865年
赫德给总理衙门写《局外旁观论》:“派委大臣驻扎外国,与中国有大益处。在京所住之大臣,若请办有理之事,中国自应办。若请办无理之事,中国若无驻其本国,难以不照办”。
1876年
12月1日晚,郭嵩焘等30余人从上海港冒雨登舟,赴英。郭嵩焘最先提出理性外交,最早倡议设立驻外领事馆,并担任近代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
 
材料三: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随着国际法传入中国,迫于外交形势的压力,中国人开始接受并运用其核心内容——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安树彬《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以前统治者对于外夷来华持什么态度?
(2)材料二中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外交体制的前后变化?

2.论述题(共1题)

2.
有学者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相继涨落。”请结合时代背景,以“社会转型”为主题叙述近代思想潮流的演进历程。

3.单选题(共11题)

3.
如图为某学生搜集、整合的图文资料。据此推测,他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把革命队伍带到井冈山之初,当时革命队伍中不大可能出现的想法是
A.对这一做法心存疑惑
B.这只是无奈、暂时的权宜之计
C.认为这是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觉得艰苦渺茫想逃跑
5.
《申报》的一则新闻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该报道应发布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土地革命与局部抗战时期
6.
“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这一共识被誉为
A.“不结盟”
B.“万隆精神”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日内瓦精神”
7.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改革最早的“试点”开始于
A.安徽
B.广东
C.山东
D.浙江
8.
下列表述中属于揭示历史现象及本质的是
A.随着魏蜀吴的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
C.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D.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待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9.
充分彰显中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外交成就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10.
清政府在西方影响下设立的第一个新式中央机构,标志近代外交关系初步确立的是
A.通商口岸
B.租界
C.工部局
D.总理衙门
11.
如果想要了解李鸿章,以下最适合阅读的书是
A.《龙旗飘扬的舰队》
B.《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C.《民国初年的政党》
D.《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12.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13.
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填空题(共2题)

14.
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5.
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