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20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最后的懿旨

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於涂,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

问题:
(1)“民军起亊”是指什么亊件?
(2)“皇帝”是谁?
(3)该材料公开发表于哪—天?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促成皇帝“将统浪权公之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2.单选题(共37题)

2.
在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集割地、赔款、通商一体的条约有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⑤《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
今年全国各地以长征为主题的纪念活动铺天盖地展开,这是因为今年恰逢纪念长征胜利结束多少周年?
A.50B.60C.70D.80
4.
“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革,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遵义会议
D.黄埔军校建立
5.
最早提出“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置领事馆”这一条款來源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6.
1840年后,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下列条约中要求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7.
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杭州在近代被迫开放为商埠,始于以下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各使馆境界,……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这一严重践踏中国主权的侵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9.
历史事件往往是一连串因果循环演变的结果。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组是:
A.香港问题→甲午中日战争B.《天津条约》→三国干涉日本还辽
C.鸦片战争→清末新政D.八囯联军→《辛丑条约》
10.
“北京天安门己经成为中国的—个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 但它没有见证的是:
A.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B.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典礼
C.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D.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典礼
11.
某论文里有关键词:“中日关系、山东问题、顾维钧、巴黎和会”。该论文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义和团B.门户开放C.五四运动D.改订新约
12.
“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这首歌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B.护国运动C.北伐战争D.清末新政
13.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A.太平天国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4.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京城圆明园
B.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C.签定《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15.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是:
①中英《南京条约》
②中英《天津条约》
③中英《北京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
“是役败后,乃一蹶不振矣。日人慑于俄法德三国之威,……还辽东。”文献中所提的战役是
A.甲午战争B.日俄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途岛战役
17.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文中的“他”应该:
A.伏尔泰B.卢梭C.马克思D.圣西门
18.
下列文化思潮,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国启蒙思想   ②空想社会主义  ③文艺复兴   ④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
19.
下列事件不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
A.成立总理衙门B.组建北洋舰队C.创办轮船招商局D.开办京师大学堂
20.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在:
A.北京B.上海C.安庆D.广州
21.
“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主要有:
A.林则徐、魏源B.曾囯藩、李鸿章C.康有为、梁启超D.孙中山、黄兴
22.
—位同学在进行有关李鸿章的课題研究时,用了以下事例介绍其生平,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兴办洋务,创建江南制造总局
C.参与外交,签订了《辛丑条约》D.倡导维新,积极参与戊戌变法
23.
如图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法国人“创作的一件能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的作品。”这件作品的技术成果主要来自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英国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4.
1851年5月,英国人举办“万国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兴建了一座“水晶宫”,以展示工业革命的各项技术发明。博览会造成轰动,维多利亚女王还亲临剪彩。在这次博览会中,游客有可能看到的展示品是
A.收音机B.电话机C.火车D.汽车
25.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
A.反对盲目信仰B.反对专制王权
C.提倡进步和理性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6.
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A.
B.
C.
D.
27.
十九世纪末,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主旨诠释进化论、阐明自己主张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严复B.梁启超C.康有为D.郑观应
28.
19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是:
A.《民报》B.《时务报》C.《新青年》D.《新民晚报》
29.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学“工艺技术”到学“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几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反映学“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典型历史事件分别是:
A.“师夷长技”、“民主共和”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30.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推断这—言论最早发表在下列哪一刊物上:
A.《时务报》B.《解放日报》C.《民报》D.《新靑年》
31.
“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莫斯科为他举行了塑像落成仪式。这位“勇敢改革者”是()
A.伊凡四世B.尼古拉一世C.彼得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
32.
校徽不仅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志,有的还铭刻着诞生的记忆,下图是中国某著名大学的校徽.它所留存的诞生时的记忆是
A.洋务运动B.戊戍变法C.清末新政D.五四运动
33.
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文件?
A.法国大革命B.英国工业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英国革命
34.
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35.
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
A.德国和法国
B.意大利和法国
C.奥地利和塞尔维亚
D.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36.
“英国国会及英国政府从此不能再干涉自治领内部事务。自治领是独立和平等的主权国, 共同拥戴英王为国家元首。”这段话出自:
A.《威斯敏斯特法案》B.《权利法案》C.《大表章》D.《拿破仑法典》
37.
“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以及华盛顿会议中签署了许多条约,其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有
①《凡尔赛和约》  ②《四国条约》  ③《五国海军协定》   ④《九国公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38.
“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就是在这里刺杀了奥地利王储及其夫人。”这段碑文所在的城市是:
A.塞尔维亚B.启蒙运动C.布达佩斯D.布鲁塞尔

3.选择题(共5题)

39.

蚯蚓既能适应环境,也能通过疏松土壤、排出粪便而影响环境。

40.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是什么(  )
41.

The students can’t go out  {#blank#}1{#/blank#} (在上学日的晚上)。

42.

The students can’t go out  {#blank#}1{#/blank#} (在上学日的晚上)。

43.

The students can’t go out  {#blank#}1{#/blank#} (在上学日的晚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