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左宗棠作了三路出击收复伊犁的部署,并于1880年5月移营哈密。7月,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经过半年多的“虎口索食”般的反复交涉,双方代表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左宗棠为解决新疆危机所做的主要贡献。(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三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记事》(1862年)
(1)材料一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三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为马克思的评价提供历史依据。
2.单选题- (共11题)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中法战争 |
A.首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确保民众参政议政的自由 |
C.强调对官员加强舆论监督 |
D.引进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 |
A. 金田起义
B. 天京事变
C. 定都天京
D. 永安建制
A.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 | B.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D.强迫中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
9∶00~10∶00 |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 |
10∶10~11∶00 | 北洋海军的悲歌 |
11∶10~12∶00 |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 B.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 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