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西农业大学附中八年级上期单元测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92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4/1/21

1.综合题(共5题)

1.
读材料并简答(8分)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
请回答:
(1)这次会议的全称是什么?(2分)
(2)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什么?(2分)
(3)党在当前的任务是什么?(2分)
(4)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伟大意义?(2分)
2.
八年级1班同学以“国共关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
(2)两次分别与谁的国民党合作(4分)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分裂,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后果?(2分)
(4)通过以上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2分)
(2)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2分)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请写出2个(4分)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2分)
(2)“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日军发动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2分)
5.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12分)

请回答:
(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
(3)此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4分)

2.选择题(共33题)

6.
国际社会把每年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纪念日,以此纪念林则徐销烟的壮举,与此壮举相关的地点是
A.南京B.上海C.虎门D.厦门
7.

改革开放以来,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党和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

8.
近代名臣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据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伊犁将军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D.平定准噶尔叛乱
9.
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师夷长技,自强救富B.救亡图存,变法自强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0.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D.渡江战役
11.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12.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13.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5.
如图电影《开天辟地》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遵义会议
16.

“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17.

“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18.

“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19.

“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20.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 {#mathml#}ADBD=AEEC=12{#/mathml#} ,则S△ADE:S△ABC(   )

2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 {#mathml#}ADBD=AEEC=12{#/mathml#} ,则S△ADE:S△ABC(   )

2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 {#mathml#}ADBD=AEEC=12{#/mathml#} ,则S△ADE:S△ABC(   )

23.
中国曾爆发了一场“推翻军阀,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这场革命战争是
A.北伐战争B.武昌起义C.秋收起义D.抗日战争
24.
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长征胜利
25.如图物体的主视图是(   )

26.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遵义会议B.吴起镇会师C.渡过金沙江D.三大主力会师
27.

如下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 多年的奋斗历程。参照年代尺中不同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的关键词提炼方法,你认为对应于1997 年的方框里最适合填写的关键词是(    )

28.
“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
29.分式方程 {#mathml#}xx+1=12{#/mathml#} 的解是(   )
30.
学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某班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难忘九一八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D.血战台儿庄
31.

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我国政府代表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推动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2.
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B.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C.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D.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33.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34.
小明看到了一张共产党员贺龙在20世纪30年代末戴着国民党军帽的照片,他得出的恰当判断应是
A.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B.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C.不可能有此事,照片是伪造的D.贺龙化装成国民党军官
35.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的综合国力,请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年代表,回答问题:

3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第一次合作D.国共两党共同执政
37.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的形势所逼迫出来的。当然,这个选择本身也经过了较量和斗争。在做出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顽强生机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正是因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中国社会才在此后的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试想:如果当初不做这样的选择,或者做出别样的选择,继续闭关锁国,继续固步自封,继续陷在僵化封闭的左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与世界发展的潮流相脱节,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相背离,现在的中国,会是怎样一个中国呢?现在中国社会的面貌,会是怎样一副面貌呢?现在中国十几亿的老百姓,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38.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聂耳饱含爱国激情,创作了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奔马图》
D.侯氏制碱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