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1805

试卷类型:三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西洋文明”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所谓格致之有益于人而可施诸实用者,如天文、地理、算数、几何、力艺、制器、化学、地学、金矿、武备等,此大宗也。”

——徐寿:《格致汇编序》

“(西学)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一,形而上学,即政治学、生计学、群学等是也;其二,形而下学,即质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全体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是也。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

——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

(西学)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严复《原强》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

材料二:“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哕’”。

——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三:“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礼教为非,则不得不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

——陈独秀《答佩剑青年》

“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对西学认识的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明态度的差异。
(3)基于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

2.论述题(共1题)

2.
钱玄同的转变
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摘自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摘自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问题:
根据材料,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

3.单选题(共19题)

3.
“先定三湘,恢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
造成下图这一历史定格的原因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
B.《开罗宣言》的发布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材料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认识是
A.改变闭关自守,了解各国情况
B.办理对外交涉,形成外交制度
C.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D.巩固朝贡体制,加强对外交往
6.
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l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
A.“冲突加剧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
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
7.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而是反对饥饿、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富尔顿演说
D.舒曼计划
8.
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加快
9.
有学者把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革命立国时代、改革建国时代、和谐富国时代。其中,改革建国时代开始于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化三改造”的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D.经济特区的创立
10.
以下“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税收单位:万贯)”反映了
 
农业税
非农业税
两者的比例
至道末年(997年)
2408
156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
3874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
5117
28:72
 
A.经济重心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转移
B.北宋出现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气象
C.农业税与非农业税比例出现倒挂
D.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11.
“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为此,罗斯福
A.实施以工代赈
B.实行社会保障
C.调整农业生产
D.推进劳资谈判
12.
下面《1870~1913年的西欧对外投资》示意图,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的结果是
A.投资遍及世界各地
B.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家
C.资本主要流向欧美
D.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3.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4.
基督教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两次大分裂。第一次是11世纪时东西教会大分裂,第二次是15世纪新旧教会大分裂。第二次大分裂发生于
A.德意志
B.法兰西
C.英吉利
D.罗马
15.
唐朝《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A.吐蕃
B.蒙古
C.匈奴
D.突厥
16.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深受霍布斯思想影响
C.与儒家民本思想内容一致
D.深受卢梭思想影响
17.
“1860年代改革使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1861年改革中“俄罗斯特殊性”体现在
A.经济工业化同时实现政治民主
B.废除农奴制同时保留沙皇专制
C.实行联邦制同时建立议会制度
D.建立苏维埃同时保留封建残余
18.
下列政治家中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理财观念的是
A.商鞅
B.孝文帝
C.王安石
D.范仲淹
19.
“《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些“社会原则”确立于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合众国宪法》
20.
“一世怪杰的袁世凯,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伪造民意”是指
A.就任民国大总统
B.复辟帝制
C.刺杀宋教仁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21.
下列漫画针对的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