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西洋文明”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对西学认识的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明态度的差异。
(3)基于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所谓格致之有益于人而可施诸实用者,如天文、地理、算数、几何、力艺、制器、化学、地学、金矿、武备等,此大宗也。”——徐寿:《格致汇编序》
“(西学)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一,形而上学,即政治学、生计学、群学等是也;其二,形而下学,即质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全体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是也。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
(西学)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严复《原强》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
材料二:“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哕’”。——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三:“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礼教为非,则不得不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陈独秀《答佩剑青年》
“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对西学认识的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明态度的差异。
(3)基于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
2.论述题- (共1题)
2.
钱玄同的转变
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根据材料,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
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摘自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摘自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问题:根据材料,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
3.单选题- (共19题)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材料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认识是
A.改变闭关自守,了解各国情况 |
B.办理对外交涉,形成外交制度 |
C.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
D.巩固朝贡体制,加强对外交往 |
6.
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l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


A.“冲突加剧了” |
B.“盟国时代来临了” |
C.“冷战该结束了” |
D.“美国人输了” |
7.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而是反对饥饿、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
B.马歇尔计划 |
C.富尔顿演说 |
D.舒曼计划 |
8.
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
C.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 |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加快 |
9.
有学者把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革命立国时代、改革建国时代、和谐富国时代。其中,改革建国时代开始于
A.土地改革的开展 |
B.“一化三改造”的推行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
D.经济特区的创立 |
10.
以下“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税收单位:万贯)”反映了
| 农业税 | 非农业税 | 两者的比例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 | 1567 | 60:40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 | 3874 | 40:60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 | 5117 | 28:72 |
A.经济重心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转移 |
B.北宋出现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气象 |
C.农业税与非农业税比例出现倒挂 |
D.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
12.
下面《1870~1913年的西欧对外投资》示意图,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的结果是


A.投资遍及世界各地 |
B.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家 |
C.资本主要流向欧美 |
D.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3.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16.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
B.深受霍布斯思想影响 |
C.与儒家民本思想内容一致 |
D.深受卢梭思想影响 |
17.
“1860年代改革使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1861年改革中“俄罗斯特殊性”体现在
A.经济工业化同时实现政治民主 |
B.废除农奴制同时保留沙皇专制 |
C.实行联邦制同时建立议会制度 |
D.建立苏维埃同时保留封建残余 |
19.
“《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些“社会原则”确立于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权利法案》 |
D.《合众国宪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