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往事惊心泪欲潸,今朝斩浪济沧海)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它在哪次战争遭到毁灭性的惨败?
(3)为什么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屡战屡败,而新中国海军却能保家卫国、遨游四海?
(民族忠魂风中立,不教胡马度阴山)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5)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 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 年至 1919 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 1935 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 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与周世钊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 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抛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成立的作用和北伐战争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2.选择题- (共13题)
A.近代史的开端——虎门销烟——林则徐 |
B.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奕 |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 |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 |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运动 |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
A.《时务报》、《民报》 | B.《申报》、《民报》 |
C.《新青年》、《国闻报》 | D.《新青年》、《申报》 |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传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A.南昌起义 | B.中共“一大”的召开 |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 D.中共“七大”的召开 |
A.新文化运动 | B.五四运动 | C.洋务运动 | D.西安事变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
C.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