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吉林安图县一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10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2.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3.
阅读下列材料:(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8分)
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原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保留下了10万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德国的领土缩小了很多,但却成功地避免了肢解,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材料二: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新生中国主权的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请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会议通过的?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6分)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主要确立了什么地方的统治秩序?(6分)
(3)思考这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它对世界历史有何重要影响?(6分)

2.单选题(共19题)

4.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有利于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神圣罗马帝国加强中央集权
C.罗马教廷控制德意志D.德意志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5.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北伐战争的胜利
6.
1949年10月,原德国的四个公民议论在原德国土地上出现两个德国主要原因时有四种说法,最合理的是
A.甲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
B.乙说: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C.丙说:美国冷战政策造成的
D.丁说: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7.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D.1964年越南战争
8.
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
9.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己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0.
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
A.贵族保守势力B.大地主保守势力
C.中小地主保守势力D.农民阶级
11.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
12.
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巩固统治并进行对外扩张    B.打击西方国家的殖民势力
D.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D.把埃及建成近代化国家
13.
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漫画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D.美国、法国、苏联
14.
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和冲突的历史根源是(   )
A.以色列国的建立B.阿拉伯人的国家没建立
C.印巴分治 D.中东战争
15.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越南战争时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麦克纳马拉认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    )
A.战争发动的地点和时间有误
B.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C.按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别人
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16.
电影《我的1919》出现了一些有关巴黎和会的镜头,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B.威尔逊在会上出尽风头,带头在合约上签字
C.会议开得一团和气D.日本代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讨论
17.
菲舍尔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18.
“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D.不列颠之战
19.
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20.
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签订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英法坐视波兰灭亡
21.
“他是20世纪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起者,在他的带领之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倍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之一,他的灵魂将‘在战火洗礼中获得永生’。”文中的 “他”是(    )
A.纳赛尔B.阿拉法特C.沙龙D.拉宾
22.
二战期间,原子弹等先进武器相继被研制出来,这说明(    )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科技发明威胁人类和平
C.战争推动了科技革命
D.美国的科技实力强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