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长汀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090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0/8/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K^S*5U.C#O%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从两次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情景一: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① 滇平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③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观察以上两个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 
(2)参照情景一,请为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
(3)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4)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2.单选题(共19题)

4.
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该国家应是
A.日本B.英国C.西班牙D.美国
5.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6.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发明水力织布机
B.改良了蒸汽机
C.研制成了发电机
D.发明了内燃机
7.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应该是对哪一个重要概念的解析
项目
含义
目的
本质
地位
内容
人的思考、判断
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资产阶级民主科学
启蒙运动的旗帜
方法
人的思考一一怎样思考(科学)一一思考什么(人的权利)
 
A.人文主义B.民主主义C.理性主义D.人权主义
8.
达·芬奇的著名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自诞生以来,以她无与伦比的美丽,令无数人为之倾倒。请你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她的独特魅力应该在()
A.理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B.人体在艺术造型中的美化
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D.艺术开始由世俗走向神坛
9.
有学者认为:“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这里的“延续”是指
A.构建资本主义制度B.重走文艺复兴之路
C.反对私有制D.追求生活享受
10.
既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又是“宋四家”之一的是
A.米芾B.苏轼C.辛弃疾D.陆游
11.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12.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13.
在中国近代,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14.
孙中山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这主要表明此时他领导的国民党
A.以反袁世凯复辟帝制为己任B.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是一个广泛的民主革命联盟D.提出了“节制资本”革命主张
15.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7.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18.
“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讨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先进的社会制度的保障   ②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③中国科学院的成立
④科学家们的努力    ⑤自主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⑥ 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20.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这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该诗歌所表现的文学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动乱不已
C.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D.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神追求
21.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观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B.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C.观看卓别林的电影作品D.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
22.
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
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③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④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选择题(共14题)

23.

下面数中,(   )既是2 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24.

青藏铁路通车后,进藏游客大幅度增加。假如你有机会去西藏旅游,在饱览奇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士人情时,你还应该注意(   )

①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尊重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尊重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 ④不购买当地特产


25.

39÷13=3, {#blank#}1{#/blank#}是{#blank#}2{#/blank#}的倍数,{#blank#}3{#/blank#}是{#blank#}4{#/blank#}的因数。

26.

30的因数中最小的是{#blank#}1{#/blank#},最大的是{#blank#}2{#/blank#}。

27.

在26、12和13这三个数中,{#blank#}1{#/blank#}是{#blank#}2{#/blank#}的倍数,{#blank#}3{#/blank#}是{#blank#}4{#/blank#}的因数。

28.

精彩大放送。

①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blank#}1{#/blank#}当个{#blank#}2{#/blank#}。”

②池塘里的{#blank#}3{#/blank#}说:“我能当个{#blank#}4{#/blank#}。”

③荷叶上的{#blank#}5{#/blank#}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29.

精彩大放送。

①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blank#}1{#/blank#}当个{#blank#}2{#/blank#}。”

②池塘里的{#blank#}3{#/blank#}说:“我能当个{#blank#}4{#/blank#}。”

③荷叶上的{#blank#}5{#/blank#}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30.自然数中,凡是17的倍数(     )。
31.自然数中,凡是17的倍数(     )。
32.幼儿园的大班有36个小朋友,中班有48个小朋友,小班有54个小朋友。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问每组最多有(    )个小朋友。
33.幼儿园的大班有36个小朋友,中班有48个小朋友,小班有54个小朋友。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问每组最多有(    )个小朋友。
34.

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

35.

①是不是只有有磁性的物体会吸引其它物体?

②两个很小的物体会相互吸引吗?

36.

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数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