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美洲和东印度航路”是怎样开辟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美洲和东印度航路”是怎样开辟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6题)
3.
美国学者托马斯·班德认为:“在1776年美国革命乃至巴黎和约签订前的美国历史都是地方史或者单个州的历史,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史”。真正开始改变这个局面的是
A.新航路开辟 | B.《人权宣言》发表 |
C.《邦联条例》 | D.1787年宪法 |
4.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
B.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C.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
5.
哥伦布与麦哲伦航海活动的共同点是
①他们都得到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②他们都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③他们都相信地圆学说,并向西航行
④他们都横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①他们都得到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②他们都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③他们都相信地圆学说,并向西航行
④他们都横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6.
一条商船从欧洲某港口扬帆起航,6个月后抵达珠江口,停留近半年时间,又花了6个月才返抵母港,装回28.8万公斤的茶叶,另有锡、丝、瓷器等物品,均以高价出售。这种情况最可能发生于
A.教宗发动“十字军东征”时 |
B.哥伦布抵达美洲时 |
C.法国大革命的前夕 |
D.甲午战争爆发前夕 |
7.
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打破了奥斯曼土耳其对商路的垄断 |
B.葡萄牙长期垄断欧洲与印度间的贸易 |
C.这条航路由葡萄牙人麦哲伦开创 |
D.借此葡萄牙迅速成为了资本主义强国 |
8.
16世纪西、葡两国开辟新的海路贸易后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金银等贵金属大幅度贬值,物价飞涨。这使土地贵族阶层呈现衰落之势。该阶层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
B.地租具有相对固定性 |
C.革命对旧势力的摧毁 |
D.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动力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D.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
10.
有史学家认为: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洋探险和殖民活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航海家的活动是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2.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来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③⑤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13.
某学者写道:“衰落……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
B.价格革命 |
C.商业危机 |
D.工业革命 |
14.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其中不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是
A.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
B.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
D.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
16.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
17.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 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
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 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 |
18.
17世纪上半叶,茶和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大量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的果菜园艺开始发展起来。材料反映( )
A.饮食呈现交流与融合趋势 | B.正确的饮食观念逐步确立 |
C.欧洲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 D.欧洲各阶层饮食存在差异 |
3.选择题- (共3题)
1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宪法这一规定说明( )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权利
②我国选举权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但不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
③民主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0.
在△ABC和△ADC中,有下列三个论断:①AB=AD;②∠BAC=∠DAC;③BC=DC.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正确的因果关系,则条件是{#blank#}1{#/blank#} ,结论为{#blank#}2{#/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