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4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06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4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夹杂着屈辱与反抗的血泪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19世纪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3)针对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
2.
请你观察下图中的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是谁吗?(依次写出姓名)
(2)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选择题(共16题)

3.
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不抵抗
B.日本的强大
C.中国人民的未觉醒
D.清政府的腐朽
4.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清末郑观应的这首诗描述的应是哪次海战的悲壮场面 (  )
A.丰岛海战B.黄海大战
C.青浦大捷D.威海卫战役
5.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维新变法 D.日俄战争
6.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和相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和相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 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 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老人在回忆录中写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里的“小国”是指(  )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
10.
1895年4月23日,即《马关条约》签订仅六天,三国联合照会东京,提出警告说,日本占有辽东半岛,会威胁到整个远东的和平。你知道这里所说的“三国”指的是哪些国家( )
A.英法美
B.俄英法
C.美俄德
D.俄法德
1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2.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3.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4.
在近代某条约的第6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装运进口。”此条约应是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用氢气与金属钠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可实现氢气的存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2 Δ__ 2NaH.

请完成下列计算:

16.
若为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17.
1894年9月30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的种种神话已被这次战争完全澄清了。”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8.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发展“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