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0035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196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日本为10.8%(1952﹣1960年),西德为7.8%,意大利为5.5%(1951﹣1960年),法国为4.8%,美国为3.2%,而英国仅为2.7%;而在1960﹣1969年的年均增长率日本为11.1%,法国和意大利为5.9%,西德为4.9%,美国为4.5%,英国为2.6%(仍居末位)可见,20世纪在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低的,英国的经济实力也降至第五位。而欧共体六国的经济却得益于共同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在英国发生的停产大罢工(1966年)通货膨胀等进一步“阻碍了英国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经济模式的转型,削弱了英国参与现代世界竞争的能力。”为了找到医治“英国病”的良方,英国最终决定申请加入欧共体,以期获得一种外在力量来推动英国国内的改革进程。

——互联网整理

材料二 英国是欧盟28个成员国中对欧盟怀疑态度最强烈的国家。市场开放上,不少英国人认为英国向来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依赖全球市场,让英国接受开放的全球市场比限制在欧盟市场更好一些。地缘政治上,隔着一条海峡,很多英国人完全没有欧洲人的感觉。难民、人口流动等问题让不少英国人对欧盟产生了更大的怀疑和反感。从政治文化来看,英国更加倾向于保障自由、减少管制。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同时,由于英国是一体化进程的晚到者,在共同体内总觉得处处吃亏,这种利益考量强化了英国的“疑欧”情绪。

——互联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
2.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共23题)

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民主制
D.权力制衡
4.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5.
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
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D.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6.
(2017年北京卷)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 罗斯福新政
B. “铁幕”演说
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煤钢联营
7.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一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B.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8.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了
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
C.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9.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0.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11.
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如果一个唐朝人行走在这条线路上最有可能见到
A.人们普遍使用煤来冶铁
B.丝绸和白瓷被贩运出境
C.粉彩瓷器深受人们欢迎
D.纸币普遍用于商品买卖
12.
乾隆年间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此种情况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3.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14.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15.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的一首民谣,表达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杰出贡献在于
A.棉纺织业
B.丝纺织业
C.麻纺织业
D.毛纺织业
16.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经济基础十分顽固
②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③旧的经济观念的巨大影响
④社会上缺乏破产的劳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18.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9.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0.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21.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2.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1.4%下降到1918年的8.5%;而日本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9.5%上升到1918年的38%.这反映
A.民族工业第一个高潮的到来
B.英国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日本独占中国市场局面形成
D.抵制日货运动取得重大成效
23.
下列图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
D.日本加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24.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C.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5.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逐步消失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3.选择题(共9题)

26.小李同学静静地站在水平地面上,思考如何能减小自己对地面的压强.以下状态中,他对地面的压强最小的是(  )
27.小李同学静静地站在水平地面上,思考如何能减小自己对地面的压强.以下状态中,他对地面的压强最小的是(  )
28.

     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29.

     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30.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3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32.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33.小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⑴课间,小华到室外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

⑵当烛焰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blank#}1{#/blank#}实像,若将蜡烛远离透镜2cm,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blank#}2{#/blank#}些(选填“大”或“小”).若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前适当的位置放置{#blank#}3{#/blank#}(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⑶实验中你是如何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的:{#blank#}4{#/blank#}.

34.小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⑴课间,小华到室外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

⑵当烛焰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blank#}1{#/blank#}实像,若将蜡烛远离透镜2cm,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blank#}2{#/blank#}些(选填“大”或“小”).若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前适当的位置放置{#blank#}3{#/blank#}(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⑶实验中你是如何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的:{#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