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1950﹣196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日本为10.8%(1952﹣1960年),西德为7.8%,意大利为5.5%(1951﹣1960年),法国为4.8%,美国为3.2%,而英国仅为2.7%;而在1960﹣1969年的年均增长率日本为11.1%,法国和意大利为5.9%,西德为4.9%,美国为4.5%,英国为2.6%(仍居末位)可见,20世纪在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低的,英国的经济实力也降至第五位。而欧共体六国的经济却得益于共同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在英国发生的停产大罢工(1966年)通货膨胀等进一步“阻碍了英国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经济模式的转型,削弱了英国参与现代世界竞争的能力。”为了找到医治“英国病”的良方,英国最终决定申请加入欧共体,以期获得一种外在力量来推动英国国内的改革进程。
——互联网整理
材料二 英国是欧盟28个成员国中对欧盟怀疑态度最强烈的国家。市场开放上,不少英国人认为英国向来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依赖全球市场,让英国接受开放的全球市场比限制在欧盟市场更好一些。地缘政治上,隔着一条海峡,很多英国人完全没有欧洲人的感觉。难民、人口流动等问题让不少英国人对欧盟产生了更大的怀疑和反感。从政治文化来看,英国更加倾向于保障自由、减少管制。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同时,由于英国是一体化进程的晚到者,在共同体内总觉得处处吃亏,这种利益考量强化了英国的“疑欧”情绪。——互联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 (共23题)
A.共和制 |
B.联邦制 |
C.民主制 |
D.权力制衡 |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
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
B.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
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
D.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
A.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
B.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
D.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
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 |
C.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
D.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
A.人们普遍使用煤来冶铁 |
B.丝绸和白瓷被贩运出境 |
C.粉彩瓷器深受人们欢迎 |
D.纸币普遍用于商品买卖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
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 |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
C.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①封建经济基础十分顽固
②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③旧的经济观念的巨大影响
④社会上缺乏破产的劳动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A.民族工业第一个高潮的到来 |
B.英国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日本独占中国市场局面形成 |
D.抵制日货运动取得重大成效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
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 |
D.日本加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
A.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
C.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逐步消失 |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
3.选择题- (共9题)
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⑴课间,小华到室外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
⑵当烛焰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blank#}1{#/blank#}实像,若将蜡烛远离透镜2cm,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blank#}2{#/blank#}些(选填“大”或“小”).若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前适当的位置放置{#blank#}3{#/blank#}(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⑶实验中你是如何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的:{#blank#}4{#/blank#}.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