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2题)
2.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4.
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此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A.长沙会战 | B.武汉会战 | C.淞沪会战 | D.徐州会战 |
5.
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漫画《“七七”与“切切”》,见下图(注: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6.
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杨靖宇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杨靖宇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8.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
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9.
2016年12月11日,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
B.卢沟桥事变 |
C.南京大屠杀 |
D.淞沪会战 |
10.
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其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北伐战争 | D.抗日战争 |
12.
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4.
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
A.红军长征 |
B.西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重庆谈判 |
15.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
B.南京大屠杀惨案 |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
D.重庆大轰炸惨案 |
17.
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
D.电影《甲午风云》 |
19.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B.北伐战争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1.
小明看到了一张共产党员贺龙在20世纪30年代末戴着国民党军帽的照片,他得出的恰当判断应是
A.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 B.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
C.不可能有此事,照片是伪造的 | D.贺龙化装成国民党军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