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1题)
1.
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条约
(1)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______
(2)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______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
(4)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______
(5)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的条约--______。
(1)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______
(2)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______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
(4)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______
(5)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的条约--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近代史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③鸦片战争④《辛丑条约》⑤《南京条约》⑥《马关条约》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把下面事件的序号按顺序填入空格中。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③鸦片战争④《辛丑条约》⑤《南京条约》⑥《马关条约》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把下面事件的序号按顺序填入空格中。

3.选择题- (共13题)
3.
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 B.《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
C.《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 D.《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
6.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C.列强侵华方式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
D.《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
7.
有一公司筹拍有关义和团的电影,下列哪一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A.义和团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
B.义和团捣毁教堂、拆毁铁路 |
C.盛行于广东一带,打出“扶清灭洋”口号 |
D.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区 |
8.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
9.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0.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1.
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台湾割让给日本 |
C.《辛丑条约》的签订 | D.百日维新的失败 |
12.
下列人物在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方面的相同之处是()

李鸿章 康有为 张謇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张謇 魏源
A.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文化 | B.倡导并实践实业救国 |
C.积极推进中国近代社会进步 | D.坚决革除封建专制制度 |
13.
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现在()
A.使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
B.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
C.进行了政治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尝试 |
D.使变法维新成为中国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
14.
下图是某次变法失败后在京师仅存的成果,这次变法内容还包括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改革行政机构,裁撤冗员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改革行政机构,裁撤冗员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5.
一百多年前到北京参加应试的举人们以其惊人之举,展现了救亡图存的热情,使资产阶级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这一事件是( )
A.兴中会的建立 |
B.公车上书 |
C.《定国是诏》的颁布 |
D.《中外纪闻》的创办 |
4.填空题- (共4题)
18.
甲午中日战争中,__________(人物)带领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最终壮烈殉国;1895年春,_________(人物)、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