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经过20多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的果断表示钦佩。
(1)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中哪一事件“大快人心”?
(3)这一事件发生时清朝哪位皇帝在位?
(4)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经过20多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的果断表示钦佩。
(1)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中哪一事件“大快人心”?
(3)这一事件发生时清朝哪位皇帝在位?
(4)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材料三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幻想。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4)请列举两个史实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内容。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材料三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幻想。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4)请列举两个史实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内容。
2.选择题- (共12题)
5.
“虎门销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A.使林则徐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
B.使清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D.当众销毁了英、美等国商贩缴出的大量鸦片 |
7.
翻开中国近代史,一道道累累的伤疤,曾经沧桑的南京让人触目惊心......有人说:“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最早在该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
A.割地赔款 | B.开设工厂 | C.开放通商口岸 | D.协定关税 |
8.
据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天灾、人祸等 |
B.工商税减少 |
C.大量进口工业品 |
D.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
9.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 |
B.海关管理权 |
C.领事裁判权 |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10.
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在和约谈判中一再企图用威胁利诱的方法使中国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他们的目的得以实现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B.《天津条约》 |
C.《虎门条约》 |
D.《南京条约》 |
12.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
13.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玕的主张是
A.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
B.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